詠貧士其七拼音版注音:
xī zài huáng zǐ lián , tán guān zuǒ míng zhōu 。
昔在黃子廉,彈冠佐名州。
yī zhāo cí lì guī , qīng pín lüè nán chóu 。
一朝辭吏歸,清貧略難儔。
nián jī gǎn rén qī , qì tì xiàng wǒ liú 。
年饑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zhàng fū suī yǒu zhì , gù wéi ér nǚ yōu 。
丈夫雖有志,固為兒女憂。
huì sūn yī wù tàn , tiǎn zèng jìng mò chóu 。
惠孫一晤嘆,腆贈(zèng)竟莫酬。
shuí yún gù qióng nán , miǎo zāi cǐ qián xiū 。
誰云固窮難,邈哉此前修。
詠貧士其七翻譯:
從前有個(gè)黃子廉,曾到名州去做官。
一旦辭官歸故里,無人能比甚貧寒。
饑年賢慧妻感慨,對(duì)他哭泣淚漣漣。
志士雖然有骨氣,也為兒女把心擔(dān)。
惠孫相見深憂嘆,厚贈(zèng)不收很清廉。
誰講固窮難保守?遙遙思念眾前賢。
詠貧士其七賞析:
《詠貧士》是組詩,凡七首,各詩相對(duì)獨(dú)立,而又有分有合成一整體。一、二首為七首之綱,第一首寫自己高潔孤獨(dú),抱窮歸隱;第二首敘自己貧困蕭索之狀和不平懷抱,而以“何以慰我懷,賴古多此賢”啟以下五首分詠歷代貧士操行妙理,第七首末云“誰云固窮難,邈哉此前修”,呼應(yīng)二首之末,表達(dá)自己遠(yuǎn)鑒前修,將固窮守節(jié)以紹高風(fēng)的志向。
詠貧士七首這組詩大約作于晉。宋易代之交,是陶淵明晚年的詠懷之作。這些詩歌通過對(duì)古代貧士的歌詠,表現(xiàn)了詩人安貧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懷。
《詠貧士》七首在詩史上的意義極可注意,從詩體來看,它合阮籍《詠懷》與左思《詠史》于一體,鐘嶸謂陶詩“其源出于應(yīng)璩,又協(xié)左思風(fēng)力”,合《詠貧士》觀之,正可見建安正始之風(fēng)由晉而宋之傳承。再以返觀陶潛它作,可見洵如朱熹所云,陶詩之平淡之下實(shí)有豪放,“但豪放得不覺來耳?!保ā吨熳诱Z類》卷一百四十)。因此這一類詩,正是解開陶詩與建安風(fēng)骨關(guān)系的鑰匙。
從詩章組織看,組詩雖不起于陶,但如阮籍《詠懷》、左史《詠史》等,均各詩并列,是相近題材之組合。而《詠貧士》七首,有總有分,首尾呼應(yīng),脈絡(luò)貫通,將組詩形式推進(jìn)到新的高度,啟后來杜甫《秋興八首》等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