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畔草拼音版注音:
qīng qīng hé pàn cǎo , yù yù yuán zhōng liǔ 。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yíng yíng lóu shàng nǚ , jiǎo jiǎo dāng chuāng yǒu 。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é é hóng fěn zhuāng , xiān xiān chū sù shǒu 。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xī wéi chāng jiā nǚ , jīn wéi dàng zǐ fù ,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dàng zǐ xíng bù guī , kōng chuáng nán dú shǒu 。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青青河畔草翻譯:
河邊青青的草地,園里茂盛的柳樹。
在樓上那位儀態(tài)優(yōu)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潔白的肌膚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纖細的手指。
從前她曾是青樓歌舞女子,而今成了喜歡在外游蕩的游俠妻子。
在外游蕩的丈夫還沒回來,在這空蕩蕩的屋子里,實在是難以獨自忍受一個人的寂寞,怎堪獨守!
青青河畔草賞析:
此詩敘述的是一個生活片斷,大致描述如下:詩中的女主人公獨立樓頭,體態(tài)盈盈,如臨風憑虛;她倚窗當軒,容光照人,皎皎有如輕云中的明月;她紅妝艷服,打扮得十分用心;她牙雕般的纖纖雙手,扶著窗欞,在久久地引頸遠望:她望見了園久河畔,草色青青,綿綿延延,伸向遠方,"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欲何之,宿昔夢見之"(《古詩》),原來她的目光,正隨著草色,追蹤著遠行人往日的足跡;她望見了園中那株郁郁蔥蔥的垂柳,她曾經(jīng)從這株樹上折枝相贈,希望柳絲兒,能"留"住遠行人的心兒。原來一年一度的春色,又一次燃起了她重逢的希望,也撩拔著她那青春的情思。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歸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波弄,她,一個倡家女,好不容易掙脫了歡場淚歌的羈絆,找到了愜心的郎君,希望過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何以造化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吶喊:"遠行的蕩子,為何還不歸來,這冰涼的空床,叫我如何獨守!"
此詩定的就是這樣一個重演過無數(shù)次的平凡的生活片斷,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的章法、"秀才說家常話"(謝榛語)式的平凡語言;然而韻味卻不平凡。能于平凡中見出不平凡的境界來,就是此詩,也是《古詩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鐫所不能到的精妙。
詩的結構看似平直,卻直中有婉,極自然中得虛實相映、正反相照之妙。詩境的中心當然是那位樓頭美人,草色柳煙,是她望中所見,但詩人--他可能是偶然望見美人的局外人,也可能就是那位遠行的蕩子--代她設想,則自然由遠而近,從園外草色,收束到園內(nèi)柳煙,更匯聚到一點,園中心那高高樓頭。自然界的青春,為少婦的青春作陪襯;青草碧柳為艷艷紅妝陪襯,美到了極至。而唯其太美,所以篇末那突發(fā)的悲聲才分外感人,也只是讀詩至此,方能進一步悟到,開首那充滿生命活力的草樹,早已抹上了少婦那夢思般的哀愁。這也就是前人常說的《十九首》之味外味。如以后代詩家的詩法分析,形成前后對照,首尾相應的結構。然而詩中那樸茂的情韻,使人不能不感到,詩人并不一定作如此巧妙營構,他,只是為她設想,以她情思的開展起伏為線索,一一寫成,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詩歌結構的自然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