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李商隱)拼音版注音:
bù cí tí jué dù nián fāng , dàn xī liú chén àn zhú fáng 。
不辭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塵暗燭房。
zuó yè xī chí liáng lù mǎn , guì huā chuī duàn yuè zhōng xiāng 。
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
昨夜(李商隱)字詞句解釋:
鶗鴂:亦作“鶗鴃”。即杜鵑鳥。
不辭:解釋為樂意去干,不辭讓或不推辭。
年芳:基本意思為指美好的春色。
流塵:是指飛揚的塵土。
燭房:打燭明亮的廳房。多指行樂之所。
昨夜(李商隱)翻譯賞析:
"鶗鴂”,是杜鵑鳥。杜鵑鳥一叫春天就過去了,百花都零落了。李商隱說我知道春天要過去,百花要零落,我知道人世間這種無常是無可避免的。我所惋惜的是,為什么蠟燭還在燃燒的時候就被塵土遮蔽了?花的生命是短暫的,但如果在它開放的短暫時間內(nèi)風和日麗,那也算對得起它??墒菫槭裁此敲炊虝旱纳€要遭受風吹雨打不被人認知不被人了解?他說,昨天晚上我站在西池凄涼的池水邊,到處都是寒秋的涼露,那時候是“桂花吹斷月中香”。大家都說月亮里邊有桂樹,桂樹上的桂花是有香氣的,可是在昨天那個寒冷的晚上,連月中桂花的香氣都消逝了。“吹斷”,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被摧毀了,一點希望都沒有了。這是感情,是李商隱的那種無可奈何的感情。
“不辭鵜鴂妒年芳,但惜流塵暗燭房”是出自唐·李商隱《昨夜》。鵜鴂即杜鵑。杜鵑鳥暮春啼鳴,春盡花落。這兩句大意是:不嫌自己青春消逝,但惜妻子早亡。
這是寫悼亡的詩,因為作者暗用典故,典故融化在詩句里,使人幾乎看不出在用典,正像鹽溶化在水里,看不出有鹽而水有咸味一樣。
詩的上句反用《離騷》“恐鵜鴆之先鳴兮,使百草為之不芳”的詩意,以不嫌杜鵑啼鳴,春盡花落,暗指自己不嫌青春消逝,事業(yè)無成;下句說可惜流動的灰塵使點燭的臥房暗淡下來,是用潘岳《悼亡詩》中“床空委清塵”的典故,暗指妻子亡故后床空室暗,不勝悼念之情。這樣寫使詩意濃厚、含蓄,任人去涵泳體味。
“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意思是昨天晚上我站在西池凄涼的池水邊,到處都是寒秋的涼露;都說月亮里邊有桂樹,桂樹上的桂花是有香氣的,可是在昨天那個寒冷的晚上,連月中桂花的香氣都消逝了。
李商隱曾自稱與唐朝的皇族同宗。經(jīng)張采田考證,確認他是唐代皇族的遠房宗室。但是沒有官方的屬籍文件證明此事,因而可以認為李商隱和唐朝皇室的這種血緣關(guān)系已經(jīng)相當遙遠了。李商隱數(shù)次在詩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這并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實際的利益。
李商隱的家世,有記載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擔任過最高級的行政職位是美原縣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陽縣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錄事參軍;父親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隱出生的時候,李嗣任獲嘉縣令。(今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獲嘉縣)
在李商隱10歲前后,他的父親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親、弟妹們回到了河南故鄉(xiāng),生活貧困,要靠親戚接濟。在家中李商隱是長子,因此也就同時背負上了撐持門戶的責任。后來,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時期曾“傭書販舂”,即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
李商隱早年的貧苦生活對他性格和觀念的形成影響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實上,他也確實努力承擔起家族的責任。成年后,李商隱曾利用為母親守孝的時間,將寄葬在各地的親屬靈柩遷葬到滎陽。陳貽焮認為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還由于從小孤貧,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經(jīng)歷使他養(yǎng)成憂郁、敏感、清高的性格,這些特征既大量地從他的詩文中流露出來,也表現(xiàn)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