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居合江樓拼音版注音:
hǎi shàng cōng lóng qì jiā zāi , èr jiāng hé chù zhū lóu kāi 。
海上蔥昽氣佳哉,二江合處朱樓開。
péng lái fāng zhàng yīng bù yuǎn , kěn wèi sū zǐ fú jiāng lái 。
蓬萊方丈應(yīng)不遠,肯為蘇子浮江來。
jiāng fēng chū liáng shuì zhèng měi , lóu shàng tí yā hū wǒ qǐ 。
江風(fēng)初涼睡正美,樓上啼鴉呼我起。
wǒ jīn shēn shì liǎng xiāng wéi , xī liú bái rì dōng liú shuǐ 。
我今身世兩相違,西流白日東流水。
lóu zhōng lǎo rén rì qīng xīn , tiān shàng qǐ yǒu chī xiān rén 。
樓中老人日清新,天上豈有癡仙人。
sān shān zhǐ chǐ bù guī qù , yī bēi fù yǔ luó fú chūn 。
三山咫尺不歸去,一杯付與羅浮春。
寓居合江樓翻譯:
蔥昽:明麗貌。
朱樓:釋義是富麗華美的樓閣。
蓬萊:是山東省縣級市,由煙臺市代管。
蘇子:是一種唇形科紫蘇屬的植物,分布于東南亞、中國江西、鐵嶺、臺灣、湖南等中南部地區(qū)、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及喜馬拉雅地區(qū),日本、緬甸、朝鮮半島、印度、尼泊爾。
咫尺:周制八寸為咫,十寸為尺。
寓居合江樓賞析:
出獄以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民間的自衛(wèi)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dāng)?shù)臀ⅲo實權(quán),而此時蘇軾經(jīng)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后,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寫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托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帶領(lǐng)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皷|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1084年(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于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準(zhǔn)。當(dāng)他準(zhǔn)備要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常州一帶水網(wǎng)交錯,風(fēng)景優(yōu)美。他在常州居住,既無饑寒之憂,又可享美景之樂,而且遠離了京城政治的紛爭,能與家人、眾多朋友朝夕相處。于是蘇東坡終于選擇了常州作為自己的終老之地。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蘇軾復(fù)為朝奉郎知登州(蓬萊)。四個月后,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后,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 當(dāng)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后,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他對舊黨執(zhí)政后,暴露出的腐敗現(xiàn)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于是又遭誣告陷害。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diào)。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zhí)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