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佛跡寺拼音版注音:
lián zuò shén róng yǎn , sōng yá shèng zhǐ yú 。
蓮座神容儼,松崖圣趾馀。
nián cháng jīn jì qiǎn , dì jiǔ shí wén shū 。
年長金跡淺,地久石文疏。
tuí huá lín qū dèng , qīng yǐng fù qián chú 。
頹華臨曲磴,傾影赴前除。
gòng jiē líng gǔ yuǎn , é shì huà chéng xū 。
共嗟陵谷遠,俄視化城虛。
觀佛跡寺翻譯:
?、俜疔E:《法苑珠林》卷三五:“唐蜀川漢州三學山寺,至隋開皇十二年,寺東壁有佛跡現(xiàn),長尺八寸,闊七寸?!?/p>
②蓮座:佛座作蓮花形,故名。見《大智度論》卷八。儼:全詩校:“一作促?!?/p>
?、壑?全詩校:“一作跡。”
?、芪?全詩?!耙蛔髦??!?/p>
?、莩?臺階。
⑥嗟:全詩校:“一作悲。”
?、呋?一時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見《妙法蓮華經(jīng)·化城喻品》。
觀佛跡寺賞析:
王勃賦是初唐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標志著初唐賦體的繁榮。王勃的駢文繼承了徐陵、庾信的駢文藝術(shù)風格(對仗精工、自然而妥帖;音韻諧美,無論押韻還是句內(nèi)宮商均有意追求合律;用事貼切,做到典事內(nèi)容與表達內(nèi)容的諧調(diào);熟用隔對,把四六句型作為主要句型運用,并巧用長短句的交錯變化,同時注以散行之氣,使文章于凝煉中見流暢),但又注以清新之風、振以疏蕩之氣,于是使駢文變繁縟為清麗,變滯澀為流暢,創(chuàng)造出氣象高華、神韻靈動的時代風格,使駢文躍上了一個新臺階。與初唐同時代的其他文人相比,王勃極善于在賦中抒發(fā)情感,表白心志,表現(xiàn)人品。具體表現(xiàn)為:他在賦中表露出急于人世的心理。當理想受挫、仕途失意時,他則在賦中表現(xiàn)了自己崇高的品質(zhì)、美好的人格,抒發(fā)了心中的憂郁憤懣、磊落不平之氣。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對功名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如《春思賦》和《采蓮賦》。
王勃賦可認為是其心理路程的真實反映,是對理想和功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見證。王勃的游宴序寓性情于游宴、具有繪畫美、充滿豪放壯大氣勢,如《游山廟序》;贈序則視野開闊、諺足高遠、情景交融,文中充滿真情實感,如《秋日餞別序》。王勃在辭賦文章寫作手法上很少使用比喻手法,但他善于議論,哲理深刻,如《滕王閣序》中“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善于抒情,氣盛情深,如《夏日諸公見尋訪詩序》中“天地不仁,造化無力。授仆以幽憂孤憤之性,稟仆以耿介不平之氣?!鄙朴诿鑼?,形象逼真,如《感興奉送王少府序》中“仆一代丈夫,四海男子,衫襟緩帶,擬貯鳴琴,衣袖閥裁,用安書卷?!鄙朴谶\用遞進和逆接句式,如《越州永興李明府宅送蕭三還齊州序》中“況乎泣窮途于白首¨引,白首非臨別之秋;嗟歧路于他鄉(xiāng),他鄉(xiāng)豈送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