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丘書事拼音版注音:
sān fēn shū lǐ shí bā qiū , lín lǎo bì hú chū yī yóu 。
三分書里識巴丘,臨老避胡初一游。
wǎn mù shēng hān dòng tíng yě , qíng tiān yǐng bào yuè yáng lóu 。
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
sì nián fēng lù qīn yóu zǐ , shí yuè jiāng hú tǔ luàn zhōu 。
四年風(fēng)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亂洲。
wèi bì shàng liú xū lǔ xiāo , fǔ rú kōng bái jiǔ fēn tóu 。
未必上流須魯蕭,腐儒空白九分頭。
巴丘書事翻譯:
我在《三國志》里早就認識了邊防重鎮(zhèn)巴丘,而今年歲老邁,只因避難才得以初次一游。
聽到寒風(fēng)吹刮樹木的颯颯聲響充滿了廣闊的洞庭原野,又見慘淡的日光籠罩著這座古老的岳陽樓。
四年來的風(fēng)餐露宿、輾轉(zhuǎn)奔波使我的生活飽受侵擾;已到十月,洞庭水落,吐出了縱橫錯落的沙洲。
唉,朝廷未必會派魯肅這樣的良將鎮(zhèn)守上游,我這個書呆子卻空自焦急幾乎全白了頭。
巴丘書事賞析:
首句“三分書里識巴丘”引用《三國志》說明巴丘的重要,為題目“書事”打下埋伏。詩人讀《三國志》時就認識巴丘的重要,總想能親臨其地。緊接“臨老避胡初一游”,句中“避胡”二字使此次之游充滿辛酸。胡指金人,自不待言。自然是初游,接下即寫所見景色及感受?!巴砟韭暫ǘ赐ヒ?,晴天影抱岳陽樓”,上句寫秋冬風(fēng)急天高的聲勢,“酣”字用得活,這句是耳聞,寫聲。下句寫眼中所見,視線由廣闊的洞庭野收至岳陽樓?!氨А弊忠灿玫没睿@句是目睹,寫色。上句給讀者一種動亂危迫的感覺,而下句卻表現(xiàn)日影緊抱岳陽樓這一洞庭野的中心景點,又使讀者從動亂中透出一線安定的希望。兩句相連,使讀者從景色引起更多的聯(lián)想。
第五句“四年風(fēng)露侵游子”接“臨老避胡”而來,詩人從宣和七年(1125年)離京師到陳留,因金人入攻,輾轉(zhuǎn)奔波,已經(jīng)四個年頭,“風(fēng)露”二字既是自然界的風(fēng)餐露宿,也含有政治上挫折和敵騎侵擾?!笆陆聛y洲”寫洞庭水落,湖里出現(xiàn)七大八小的沙洲?!巴隆弊钟玫蒙鷦与U勁,“洲”上著一“亂”字,也隱寓世亂之感。尾聯(lián)“未必上流須魯肅,腐儒空白九分頭”值得玩味,表面上是反用孫權(quán)使魯肅屯巴丘事。巴丘處在東吳的上游,是邊防要地,須得魯肅這樣的良將,方能把守。表面是說,現(xiàn)在未必需要魯肅這樣的人鎮(zhèn)守上游,自己是書呆子。卻為上游無人而急得頭發(fā)幾乎全白了,但是“空”急無補于事,從結(jié)構(gòu)上是回應(yīng)首句??墒羌毤氉聊?,這兩句大有文章。題目是《巴丘書事》,卻沒有寫出什么事,原來所謂“書事”,就是讓讀者從這尾聯(lián)中去體會。這年七月,抗金老將宗澤在開封連呼三聲“渡河”,氣憤而死。這是因為宋高宗采取逃跑政策,不敢親冒矢石,北復(fù)中原?!度龂尽穼懼荑ぶ涟颓鸩≈?,上書孫權(quán)舉魯肅以自代。這里暗以周瑜比宗澤之死,但朝廷不知起用魯肅這樣“智略足任”的人才,言外之意,隱然有以魯肅自負的味道。但不便明說,所以隱約其詞,說“未必”,說“空白”,都該從反面理會。又怕讀者不易理解自己的苦心,所以題中著“書事”二字,使讀者聯(lián)系當(dāng)時形勢,思索得之。宗澤死在七月,但消息傳到流亡中的陳與義耳中,已是十月,所以詩人用“書事”二字以為暗示,使讀者探索其難言之隱,憂國之情躍然紙上。
這首詩抒寫亂離,憂心國事;首尾呼應(yīng),中間兩聯(lián)意境雄闊,對仗精妙而又富于變化,“酣”“抱”“侵”“吐”四字,尤精彩、生動,聲調(diào),音節(jié),洪亮、沉著。全詩由敘事起,中間寓情于景,最后以議論、感嘆收結(jié)。聲情跌宕,氣韻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