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寄王道矩拼音版注音:
céng wén wǔ yuè dào yú zhōu , shuǐ pāi cháng tíng qì xià liú 。
曾聞五月到渝州,水拍長亭砌下流。
wéi yǒu mèng hún cháng liáo rào , gòng lùn táng shǐ gèng chóu móu 。
惟有夢魂長繚繞,共論唐史更綢繆。
zhōu jīng gù guó suì shí gǎi , shuāng luò hán jiāng bō làng shōu 。
舟經(jīng)故國歲時改,霜落寒江波浪收。
guī mèng bù chéng dōng yè yǒng , yàn wén chuán shàng bào gēng chóu 。
歸夢不成冬夜永,厭聞船上報更籌。
渝州寄王道矩翻譯:
想起了曾經(jīng)五月夏日到渝州聽聞水拍長亭臺階下的流水聲的情景,尤其是與王道矩一起情意殷切地暢論盛唐歷史場面,更是長久地纏繞著自己的夢魂。
如今“故國”已不再是“水拍長亭砌下流”的夏日,而是“霜落寒江波浪收”的嚴冬了,在這歸鄉(xiāng)之夢難以實現(xiàn)的漫長冬夜,在船上聽見夜間報更聲更使人感到無限地厭煩。
渝州寄王道矩賞析:
東坡冬夜舟經(jīng)故國(古城渝州),想起了曾經(jīng)五月夏日到渝州聽聞水拍長亭臺階下的流水聲的情景,尤其是與王道矩一起情意殷切地暢論盛唐歷史場面,更是長久地纏繞著自己的夢魂。如今“故國”已不再是“水拍長亭砌下流”的夏日,而是“霜落寒江波浪收”的嚴冬了,在這歸鄉(xiāng)之夢難以實現(xiàn)的漫長冬夜,在船上聽見夜間報更聲更使人感到無限地厭煩。
東坡通過寄語故鄉(xiāng)人王道矩(眉山青神人),表達了自己對故人、故鄉(xiāng)、故國的深深懷念、思念、留戀之情。尤其是“故國”、“歸夢”更使一語雙關(guān)?!肮蕠保戎赣逯?,又指前代王朝的盛唐,這句“惟有夢魂長繚繞,共論唐史更綢繆”,既是傾訴對故人王道矩的懷念之情,更是表達了詩人對盛唐的留戀之緒;“歸夢”,既是因懷念故人繼而思念故鄉(xiāng),希望與故人重逢,希望回歸故鄉(xiāng),又是留戀盛唐,希望重現(xiàn)大唐的鼎盛局面。然而,故人不逢,故鄉(xiāng)難歸,昨日盛唐難重現(xiàn),詩人怎不惆悵厭煩!
蘇軾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種文體自身的發(fā)展而言,蘇詞的歷史性貢獻又超過了蘇文和蘇詩。蘇軾繼柳永之后,對詞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終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格局,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zhuǎn)變?yōu)橐环N獨立的抒情詩體,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fā)展方向。
蘇軾對詞的變革,基于他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chuàng)作主張。
自晚唐五代以來,詞一直被視為“小道”。雖然柳永一生專力寫詞,推進了詞體的發(fā)展,但他未能提高詞的文學地位。這個任務有待于蘇軾來完成。蘇軾首先在理論上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他認為詩詞同源,本屬一體,詞“為詩之苗裔”,詩與詞雖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別,但它們的藝術(shù)本質(zhì)和表現(xiàn)功能應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將詩與詞相提并論,由于他從文體觀念上將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這就為詞向詩風靠攏、實現(xiàn)詞與詩的相互溝通滲透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為了使詞的美學品位真正能與詩并駕齊驅(qū),蘇軾還提出了詞須“自是一家”的創(chuàng)作主張。此處的“自是一家”之說,是針對不同于柳永詞的“風味”而提出的,其內(nèi)涵包括:追求壯美的風格和闊大的意境,詞品應與人品相一致,作詞應像寫詩一樣,抒發(fā)自我的真實性情和獨特的人生感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其文如其為人”(《答張文潛縣丞書》),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自成一家。蘇軾一向以文章氣節(jié)并重,在文學上則反對步人后塵,因而他不滿意秦觀“學柳七作詞”而缺乏“氣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