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路中遇大水拼音版注音:
tiān zāi zì gǔ yǒu , hūn diàn mí jīn qiū 。
天災自古有,昏墊彌今秋。
lín yín yì chuān yuán , hòng dòng hán tián chóu 。
霖霪溢川原,澒洞涵田疇。
zhǐ tú shì wèn yáng , guà xí jīng lú zhōu 。
指途適汶陽,掛席經蘆洲。
yǒng wàng qí lǔ jiāo , bái yún hé yōu yōu 。
永望齊魯郊,白云何悠悠。
bàng yán jù yě zé , dà shuǐ zòng héng liú 。
傍沿鉅野澤,大水縱橫流。
chóng shé yōng dú shù , mí lù bèn xíng zhōu 。
蟲蛇擁獨樹,麋鹿奔行舟。
jià sè suí bō lán , xī chéng bù kě qiú 。
稼穡隨波瀾,西成不可求。
shì jū xiāng zhěn jiè , wā miǎn shēng jiū jiū 。
室居相枕藉,蛙黽聲啾啾。
réng lián xué yǐ piāo , yì xiàn yún qín yóu 。
仍憐穴蟻漂,益羨云禽游。
nóng fū wú yǐ zhuó , yě lǎo shēng yīn yōu 。
農夫無倚著,野老生殷憂。
shèng zhǔ dāng shēn rén , miào táng yùn liáng chóu 。
圣主當深仁,廟堂運良籌。
cāng lǐn zhōng ěr gěi , tián zū yīng bà shōu 。
倉廩終爾給,田租應罷收。
wǒ xīn hú yù táo , zhēng lǚ yì bēi chóu 。
我心胡郁陶,征旅亦悲愁。
zòng huái jì shí cè , shuí kěn lùn wú móu 。
縱懷濟時策,誰肯論吾謀。
東平路中遇大水翻譯:
昏墊:是指困于水災,亦指水患,災害。
霖霪:1.久雨。2.指雨滴。
澒洞:1.綿延;彌漫。 2.水勢洶涌。 3.引申為沖擊、震動。 4.虛空混沌貌。
指途:亦作“ 指涂 ”。謂就道上路。
汶陽:始于春秋。因在汶水之北故名。
蘆洲:遠在東周列國時期,楚國有位大官,名為昭陽,官至上柱國,位居令尹。在興化創(chuàng)業(yè)后,又將昭陽改為楚水,屬揚州海寧縣管轄。
野澤:是指山野草澤。
稼穡:農事的總稱。春耕為稼,秋收為穡,即播種與收獲,泛指農業(yè)勞動
枕藉:縱橫交錯地躺在一起
蛙黽:即蛙。亦指蛙聲。
東平路中遇大水賞析:
《東平路中遇大水》是唐代詩人高適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作于天寶四載八月。此詩所記災情,歷歷如見,觸目驚心;所述心事,語酸心悲,重在為百姓叫苦。高適這種體察人民疾苦的思慮,大有政治家的眼光和胸懷。
高適(704—765年),字仲武,號達夫 ,滄州渤海縣(今河北省景縣)。唐朝時期大臣、邊塞詩人,安東都護高侃之孫。
天寶八年(749年),進士及第,授封丘縣尉。投靠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擔任掌書記。拜左拾遺,轉監(jiān)察御史,輔佐哥舒翰把守潼關。天寶十五年(756年),護送唐玄宗進入成都,擢諫議大夫。出任淮南節(jié)度使,討伐永王李璘叛亂。討伐安史叛軍,解救睢陽之圍,歷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廣德二年(764年),入為刑部侍郎、左散騎常侍,冊封渤??h侯。
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時年六十二歲,追贈禮部尚書,謚號為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雄渾悲壯”是高適的邊塞詩的突出特點。其詩歌尚質主理,雄壯而渾厚古樸。高適少孤貧,有游俠之氣,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給,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個性,故詩作反映的層面較廣闊,題旨亦深刻。高適的心理結構比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詩多直抒胸臆,或夾敘夾議,較少用比興手法。
高適詩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觀,故很少單純寫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時伴有寫景的部分,因此這景帶有詩人個人主觀的印記?!堆喔栊小分杏谩按竽F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劃凄涼場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組成富有主觀情感的圖景,把戰(zhàn)士們戰(zhàn)斗不止的英勇悲壯烘托得更為強烈。高適在語言風格上用詞簡凈,不加雕琢。
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為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后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為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后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和稱"邊塞四詩人"。
"雄渾悲壯"是高適的邊塞詩的突出特點。其詩歌尚質主理,雄壯而渾厚古樸。高適少孤貧,有游俠之氣,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給,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個性,故詩作反映的層面較廣闊,題旨亦深刻。高適的心理結構比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詩多直抒胸臆,或夾敘夾議,較少用比興手法。
高適詩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觀,故很少單純寫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時伴有寫景的部分,因此這景帶有詩人個人主觀的印記。《燕歌行》中用"大漠窮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劃凄涼場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組成富有主觀情感的圖景,把戰(zhàn)士們戰(zhàn)斗不止的英勇悲壯烘托得更為強烈。高適在語言風格上用詞簡凈,不加雕琢。
高適的詩對邊塞詩派的有著重要的作用。寫邊塞,蒼茫而不凄涼,賦送別,荒渺而不凄切,皆脫前人窠臼,開一代詩風,其詩又以厚重深沉著稱,擅長古風,所寫邊塞詩在冰寒之中包含著熱力,在荒涼之中蘊涵著活力,是邊塞詩派發(fā)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