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輞川作拼音版注音:(guī wǎng chuān zuò)
gǔ kǒu shū zhōng dòng , yú qiáo shāo yù xī 。
谷口疏鐘動,漁樵稍欲稀。
yōu rán yuǎn shān mù , dú xiàng bái yún guī 。
悠然遠山暮,獨向白云歸。
líng màn ruò nán dìng , yáng huā qīng yì fēi 。
菱蔓弱難定,楊花輕易飛。
dōng gāo chūn cǎo sè , chóu chàng yǎn chái fēi 。
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
歸輞川作翻譯:
鐘聲在輞川谷口響起,那清亮的鐘聲讓整個谷口仿佛都被震顫得要輕輕躍動起來了。抬頭望去,只見山上的打柴人、水畔的捕魚人漸漸顯少了,遠處的山巒則漸漸籠罩在暮色之中了,而詩人便在這蒼涼的暮色中,獨自向白云飄飛處的家園歸去……
途中詩人看到水中菱角那長長的蔓兒在水波之中東飄一下,西晃一下,無法讓自己的莖葉穩(wěn)定下來;還有那輕飄飄的楊花在風中不停地飛舞著、回旋著……這楊花能夠如此旋舞不已,不就是因為它的輕嗎?
不知那菱蔓與楊花觸動了詩人怎樣的難言之悲,詩人又將眼光投向東邊的水畔高地之上。那里,春草一片,呈暗綠之色。
這黃昏時分的春草再次碰觸到了詩人內(nèi)心的傷痛了嗎?
不知道。只是,詩人滿懷失意關(guān)上了輞川的柴門……
歸輞川作賞析:
王維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shù)相互滲透對其詩歌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畫入詩,使其山水詩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特征。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jié)奏富于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傊?,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nèi)容,還是詩歌的藝術(shù)豐采上都對后世詩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王維出身河?xùn)|王氏,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fù)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xué)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xué)秘訣》。
王維于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年)出生在蒲州(今運城永濟市)。
王維才華早顯,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王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yīng)試,由于他能寫一手好詩,工于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guān)他在音樂上的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后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據(jù)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的考證,《霓裳羽衣曲》第三疊并沒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說明這一點。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維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載之事,但這個故事卻是編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