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璿上人拼音版注音:
shào nián bù zú yán , shí dào nián yǐ zhǎng 。
少年不足言,識道年已長。
shì wǎng ān kě huǐ , yú shēng xìng néng yǎng 。
事往安可悔,馀生幸能養(yǎng)。
shì cóng duàn bì xuè , bù fù yīng shì wǎng 。
誓從斷臂血,不復嬰世網。
fú míng jì yīng pèi , kōng xìng wú jī yāng 。
浮名寄纓珮,空性無羈鞅。
sù chéng dà dǎo shī , fén xiāng cǐ zhān yǎng 。
夙承大導師,焚香此瞻仰。
tuí rán jū yī shì , fù zài fēn wàn xiàng 。
頹然居一室,覆載紛萬象。
gāo liǔ zǎo yīng tí , cháng láng chūn yǔ xiǎng 。
高柳早鶯啼,長廊春雨響。
chuáng xià ruǎn jiā jī , chuāng qián qióng zhú zhàng 。
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
fāng jiāng jiàn shēn yún , lòu bǐ shì tiān rǎng 。
方將見身云,陋彼示天壤。
yī xīn zài fǎ yào , yuàn yǐ wú shēng jiǎng 。
一心在法要,愿以無生獎。
謁璿上人翻譯:
1、這首詩作于開元二十九年春自嶺南北歸途中,說見陳鐵民《王維年譜》。璿上人:禪宗北宗禪師普寂的弟子,開元末年居于潤州江寧縣(今南京市)瓦棺寺。參見《宋高僧傳》卷一七《元崇傳》、《景德傳燈錄》卷四。上人,對僧人的敬稱。
2、外人內天:語本《莊子·秋水》:“天(自然的稟賦)在內,人(人事)在外……牛馬四足,是謂天;落(絡)馬首,穿牛鼻,是謂人”。
3、不定不亂:《維摩經·見阿閦佛品》:“我觀如來......不定(心不散亂曰定)不亂,不智不愚,不誠不欺,不來不去,不出不入”。
4、法:佛教指物、實體。淵泊:沈靜澹泊。
5、“無心”句: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云無心以出帕,鳥倦飛而知還”。
6、色空:謂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是虛幻不實的(“色”指一切有形的萬物)。
7、物物:猶言主宰物。《莊子·在有》:“有大物者,不可以物物,而不物故能物物”。
8、默語:沉默與言語。際:界限。
9、言言:講出所要說的話?!读凶印ふf符》:“夫知言之謂者,不以言言也”。
10、神交:謂以精神相交。
11、玄關:指入佛道之關門。
12、德海:謂佛功德之弘大如海。
13、時雨:及時之雨。
14、具:通“俱”。
15、百:眾。
16、道:指佛道。
17、斷葷血:指佛徒。佛教戒葷食,故云。“葷”全詩原作“臂”,據靜嘉堂本等改。
18、嬰:纏繞,羈絆。世網:塵網,塵世。陸機《赴洛道中作》:“借問子何之?世網嬰我身”。
19、寄:依托。纓佩:官員服飾,又用以指仕宦或仕宦者。
20、空性:佛家語,與真如、佛性、法性等異名而同實。真如是佛教所追求的最高精神性本體、最圓滿的真理,獲得這種真理,就等于進入成佛的境界。佛教認為現(xiàn)實世界一切皆空,唯有真如是絕對真實、永恒不變的。羈鞅:束縛,約束。
21、承:奉。全詩校:“一作從?!贝髮?對佛、菩薩的敬稱。此指漩上人。
22、頹然:形容上人坐禪時的那種息思息慮、半睡半醒的狀態(tài)。
23、覆載:天地。
24、阮家屐:《晉書·阮孚傳》:“孚性好屐……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給木屐上蠟),因自嘆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神色甚閑暢”。
25、筇竹:竹名,又作“邛竹”,產于鄧都邛山(在今四川滎經西),可為杖。
26、見:同“現(xiàn)”。身云:佛書描寫佛、菩薩的法力,每稱其能示現(xiàn)種種之身,蔭覆世界如云,因謂之身云。
27、示天壤:《莊子·應帝王》載,鄭有神巫日季咸,言人之生死禍福,無不神驗,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其師壺子,壺子曰:“嘗試與來,以予示之”。季咸來,壺子示之以地文(不動之相),季咸謂列子曰:“子之先生死矣!”明日季咸又來,壺子示之以天壤(應動之容),季咸謂列子曰:“子之先生全然有生矣”。后壺子復示以“太沖莫勝”、“未始出吾宗”,季咸不識,“自失而走”。
28、法要:佛法之要義。
29、獎:指勸勵眾生。
謁璿上人賞析:
王維才華早顯,與其小一歲的弟弟王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于他能寫一手好詩,工于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至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關他在音樂上的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后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根據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七“書畫”的考證,《霓裳羽衣曲》第三疊并沒有拍,是散曲,白居易的句子“中序擘騞初入拍”也可以說明這一點。沈括精通音律,其言可信。王維工于音律,是正史所載之事,但這個故事卻是編造的)。
王維的山水詩關于結構畫面,使其層次豐富,遠近相宣,乃至動靜相兼,聲色俱佳,更多一層動感和音樂美,如“松含風里聲,花對池中影”(《林園即事寄舍弟》)“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保ā端丸髦堇钍咕贰翱ひ馗∏捌?,波瀾動遠空?!保h江臨眺)“草間蛩響臨秋急,山里蟬聲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有遠景近景,仰視俯視,冷色暖色,人聲水聲,把繪畫美、音樂美與詩歌美充分地結合起來。王詩的畫境,具有清淡靜謐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幽靜的竹林,皎潔的月光,讓詩人不禁豪氣大發(fā),仰天長嘯,一吐胸中郁悶。而千思萬緒,竟只有明月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