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賞析:
此詩是李白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滯留江夏時所作的一首自傳體長詩(按此詩作年,王譜、詹譜、王增譜、安譜、郁本、安本作公元759年,黃譜、裴譜作公元760年)。詩人因受永王之敗的牽連,被流放至夜郎,中途獲上赦宥。此詩是在他被赦免后所作。在這個時候與韋良宰這樣一個老朋友相見,李白的感慨當然是很深的。其中最強烈的莫過于他已由舊日的御前歌手淪為一個流犯,而對方已由一介平凡的知縣成為名鎮(zhèn)一方的主座了。其中一個首要緣由就是韋良宰在騷動變亂中作出了與李白不同的選擇。面對老友,李白除了敘及他們的交往始末,著意向他訴說了本身的不幸與委屈,還告訴老朋友騷動變亂前自己北上幽州就是為了探察安祿山的虛實。這如同下面詮釋入永王幕的緣故一樣,也是為了消除老朋友的誤會,表明自身在政治態(tài)度上的清白。
這是詩人寫的最長一首抒情詩,詩人以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同韋良宰的交往為中心,盡情抒發(fā)了自己的政治感慨。其中如"十月到幽州"之句所產(chǎn)生的岐義,作為一個大詩人,他不可能感覺不到這一點。對于此只能作一種解釋,這是詩人在事后有意造出的一種恍惚語境。他知道這首詩不只是寫給這一個老朋友看的,他是有意向世人明示自己在亂世中的態(tài)度與先見之明。
此詩流傳最廣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兩句。其意思是,像那剛出清水的芙蓉花,質(zhì)樸明媚,毫無雕琢裝飾,喻指文學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樣自然清新。雕飾:指文章雕琢。這兩句詩贊美韋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李白自己對詩歌的見解,主張純美自然--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風格,反對裝飾雕琢。李白自己的作品也正是如此,后人經(jīng)常引用這兩句評價李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