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松汀驛注音版:
shān sè yuǎn hán kōng , cāng máng zé guó dōng 。
山色遠含空,蒼茫澤國東。
hǎi míng xiān jiàn rì , jiāng bái jiǒng wén fēng 。
海明先見日,江白迥聞風。
niǎo dào gāo yuán qù , rén yān xiǎo jìng tōng 。
鳥道高原去,人煙小徑通。
nǎ zhī jiù yí yì , bù zài wǔ hú zhōng 。
那知舊遺逸,不在五湖中。(“那”通“哪”: nǎ )
題松汀驛翻譯:
無邊的山色,連接著遙遠的天空,東南的澤國,在蒼茫的煙波之中。
多么明亮的海水,托出一輪紅日,明鏡般的江水,風掀銀浪起濤聲。
山路險峻啊,只有飛鳥才能通過,人煙稀疏啊,連接著彎曲的小路。
隱居的舊友喲,你在澤國的何處?我跑遍了五湖,未尋到你的行蹤。
題松汀驛賞析:
松汀驛只是太湖東岸邊上的一個供人宿食及停車置馬的小旅店,但卻美景無限,可見太湖的美名絕非虛傳。太湖古稱震澤、笠澤、五湖,面積古稱三萬六千頃。因為水秀山明,湖中水產(chǎn)豐富,所以開發(fā)得很早,在春秋時代就是吳王夫差打獵游憩的地方。
此詩前六句描寫了山色、水光、東海日出、白浪濤聲,以及山間險峻的羊腸小道,用江南水鄉(xiāng)的特有景物構(gòu)成了一幅氣象壯闊、風光明麗的風景畫。結(jié)尾二句意義不甚可解。唐汝詢解云:“因想世人皆以五湖為隱士棲逸之所,殊不知古時之遺逸,乃有不居五湖而在此中者。其意必有所指,地既無考,人亦宜闕?!币虼怂驼f結(jié)句有含蓄,實則含蓄些什么,他自己也說不出。吳昌祺在《刪訂唐詩解》中刪去了唐汝詢的解釋,批云:“其驛或在吳越間,故望五湖而意其有逸民?!焙髞砬鼜蛥s說:“言高原小徑,既通人煙,則遺逸斯在,而那知其不然也?!比覍Y(jié)句的體會,都不相同。因為“那知”和“不在”的關(guān)系很不清楚。唐解“那知”為“豈知”,意為:豈知舊時隱士,不在五湖而在此地。吳解“那知”為“安知”,意為:怎么知道舊時的隱士不會在這五湖中呢?屈解“那知”亦為“豈知”,但是作肯定語氣。施蟄存則認為,這里的“舊遺逸”指舊時隱士,可能就是范蠡。他把最后兩句的意思理解為:但恨如今的五湖中,已無范蠡可追隨。這末二句是從前面“人煙小徑通”的進一步聯(lián)想而來?!拔搴z逸”是整幅風景畫的一個構(gòu)成部分。前六句是實寫,后二句是虛寫,虛實結(jié)合,給此詩帶來了想象的空間和余味,而避免了板滯之嫌。
題目“松汀驛”,從來沒有人加注,不知在什么地方。唐汝詢云:“驛之所在未詳,疑必依枕山陵,襟帶江海。其高原險絕,則為鳥道;其小徑幽僻,則通人煙。斯固隱淪之所藏乎?”唐汝詢、吳昌祺都是松江人,卻不敢設(shè)想這個“松汀驛”乃是“松江驛”之誤。在題詠旅途的唐詩中,沒有見過第二個“松汀驛”,而“松江驛”卻是常見的。許渾、竇鞏都有題松江驛詩。由吳入越,舟行必取道松江。松江驛在太湖之東,故詩云“蒼茫澤國東”。這個江字,大約很早已誤成汀字,故各本都作松汀,而無法在地理書中找到作注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