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亂吐拼音版注音:
tíng xià shí liú huā luàn tǔ , mǎn dì lǜ yīn tíng wǔ 。
庭下石榴花亂吐,滿地綠陰亭午。
wǔ shuì jué lái shí zì yǔ , yōu yáng hún mèng ,
午睡覺來時(shí)自語,悠揚(yáng)魂夢,
àn rán qíng xù , hú dié guò qiáng qù 。
黯然情緒,蝴蝶過墻去。
qīn qīn jiāo yǎn kāi réng , qiāo wú rén zhì huán níng zhù 。
骎骎嬌眼開仍,悄無人至還凝佇。
tuán shàn bù yáo fēng zì jǔ , yíng yíng cuì zhú ,
團(tuán)扇不搖風(fēng)自舉,盈盈翠竹,
xiān xiān bái zhù , bù shòu xiē ér shǔ 。
纖纖白苧,不受些兒暑。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亂吐注釋:
亭午:正午。
骎骎:形容眼光急迫不安。:滯澀。
苧:苧麻,多年生草本。
些兒:一點(diǎn)兒。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亂吐賞析:
此詞著意描繪夏景,抒寫閨中人的生活情態(tài)。夏日亭午,如火的榴花和滿地綠蔭給庭院帶來特異的氣氛,使人如癡如醉。閨中人午睡剛醒,嬌眼蒙眬,喃喃自語,情困意慵。一陣清風(fēng)吹來,扇不搖而自涼。翠竹白苧亭亭玉立,搖曳多姿,絲毫沒有感到暑意。作者工畫,故以畫家之筆,勾勒人物景象,確是詞中有畫。全詞纖麗娟秀,嫵媚多姿。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畫家、書法家、道家、文學(xué)家。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謚貞獻(xiàn)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xiàn)”。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yàn)闅q貢生薦試?yán)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quán)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xiāng)。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yè)于吳寬,學(xué)書于李應(yīng)禎,學(xué)畫于沈周。其與沈周共創(chuàng)“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
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年11月28日),文徵明生于一個(gè)武官家庭。
成化八年壬辰(1472年),父林舉進(jìn)士,擔(dān)任溫州永嘉縣令。攜家赴任。母祁氏相繼攜文徵明兄弟前往文林赴任地。
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年),文徵明小時(shí)候生性遲鈍但是為人忠厚。同年五月廿七日,母祁氏卒。于是被撫養(yǎng)于里中外祖母家。
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年),7歲的文徵明還不能說話,但父親文林認(rèn)為他會大器晚成。
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年),11歲開始能說話,于是就讀外塾。
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年),父文林起復(fù)知博平縣。徵明隨侍。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年),文林因?yàn)檎兛己艘巴┏?,徵明隨侍。不久提拔為南京太仆寺丞,請假回歸故里。返吳后,文徵明與唐寅、都穆結(jié)為朋友;并且跟從都穆學(xué)詩。唐寅也經(jīng)常來到文徵明家,向文林請教。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隨父在安徽,讀書并且認(rèn)真體會古人之德,能自會有所得。后其父擔(dān)任太仆寺少卿,文徵明作為官屬,陪侍父親文林左右。
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年),從安徽歸還故鄉(xiāng),成為鄉(xiāng)里的秀才。歲試時(shí),宗師批評文徵明其字不佳,評價(jià)為三等。因此文徵明開始精研書法,刻意臨學(xué)。與蔡羽、吳爟結(jié)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