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江上拼音版注音:
yōng yōng luò yàn píng shā , yī yī gū wù cán xiá , gé shuǐ shū lín jǐ jiā 。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鶩殘霞,隔水疏林幾家。
xiǎo zhōu rú huà , yú gē chàng rù lú huā 。
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
天凈沙·江上翻譯:
一群鳴叫的大雁正悠悠地要落在水邊的平地上,在落日晚霞中一只野鴨子正輕柔飛翔,河的對(duì)岸稀稀疏疏地有幾戶茅草人家。水面上一葉扁舟,悠悠然然,隨著漁人的歌聲也緩緩地落入了那蒼茫的一片蘆葦叢中。
天凈沙·江上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之作。作者以凝煉的筆墨,勾畫出一幅暮秋江邊落日?qǐng)D。前三句寫落雁、孤鶩、殘霞、人家等,純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錦上添花,一小舟、一漁歌,使畫面更覺生動(dòng),平添了一片從容閑適的情趣。
《天凈沙·江上》是元代張可久的一首寫景之作,是一部越調(diào)元曲作品。作者以凝煉的筆墨,勾畫出一幅暮秋江邊落日?qǐng)D。前三句寫落雁、孤鶩、殘霞、人家等,純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錦上添花,一小舟、一漁歌,使畫面更覺生動(dòng),平添了一片從容閑適的情趣。整部作品,語(yǔ)言質(zhì)樸清麗,感情悠然自得,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恬淡、閑適的自然氛圍令人向往。
張可久(約1270——約1350),字小山(《錄鬼簿》);一說名伯遠(yuǎn),字可久,號(hào)小山(《堯山堂外紀(jì)》);一說名可久,字伯遠(yuǎn),號(hào)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yuǎn),號(hào)小山(《四庫(kù)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qū))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F(xiàn)存小令800余首,為元曲作家最多者,數(shù)量之冠。
他仕途失意,詩(shī)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記游懷古、贈(zèng)答唱和。擅長(zhǎng)寫景狀物,刻意于煉字?jǐn)嗑洹Vv求對(duì)仗協(xié)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種清麗典雅的風(fēng)格??梢哉f,元曲到張可久,已經(jīng)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
張可久(約1270——約1350),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浙江慶元路(路治今浙江寧波)人。曾多次做路吏這樣的下級(jí)官吏,后以路吏轉(zhuǎn)首領(lǐng)官(以上見曹楝亭本《錄鬼簿》)。錢惟善《江月松風(fēng)集》中有《送張小山之桐廬典史》詩(shī),可知其又曾為桐廬典史。至正初年七十余,尚為昆山幕僚(見李祁《云陽(yáng)集·跋賀元忠遺墨卷后》),至正八年(1348年)猶在世。一生懷才不遇,時(shí)官時(shí)隱,曾漫游江南之名勝古跡,足跡遍及江蘇、浙江、安徽、湖南一帶,晚年隱居在杭州一帶。
在元代220多位作家中,有散曲集傳世的只有張養(yǎng)浩、喬吉和張可久三人,但其他兩人都是在臨死前或死后才刊行于世。而張可久不僅在元代已有四本散曲集傳世(鐘嗣成《靈鬼簿》記載,“有《今樂府》盛行于世,又有《吳鹽》、《蘇堤漁唱》”,另有胡存善編《小山樂府》),在元曲選集《陽(yáng)春白雪》和《樂府群英》中,張可久入選的作品也是最多的。這說明他的作品在元代已獲得了廣泛的歡迎,甚至連元武宗在皇宮賞月時(shí)也令宮女傳唱他的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