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永嘉綠嶂山拼音版注音:
guǒ liáng zhàng qīng cè , huái chí shàng yōu shì 。
裹糧杖輕策,懷遲上幽室。
xíng yuán jìng zhuǎn yuǎn , jù lù qíng wèi bì 。
行源徑轉遠,距陸情未畢。
dàn liàn jié hán zī , tuán luán rùn shuāng zhì 。
澹瀲結寒姿,團欒潤霜質。
jiàn wěi shuǐ lǚ mí , lín jiǒng yán yú mì 。
澗委水屢迷,林迥巖逾密。
juàn xī wèi chū yuè , gù dōng yí luò rì 。
眷西謂初月,顧東疑落日。
jiàn xī yǎn hūn shǔ , bì yì jiē zhōu xī 。
踐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gǔ shàng guì bù shì , lǚ èr měi zhēn jí 。
蠱上貴不事,履二美貞吉。
yōu rén cháng tǎn bù , gāo shàng miǎo nán pǐ 。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難匹。
yí ē jìng hé duān , jì jì jì bào yī 。
頤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tián rú jì yǐ jiāo , shàn xìng zì cǐ chū 。
恬如既已交,繕性自此出。
登永嘉綠嶂山翻譯:
準備好食物拿起手杖,蜿蜒曲折的爬上風景清幽之地。
沿著小路向溪流的源頭越走越遠,到了上岸的地方沿溪而游的興致還十分濃厚。
水波微微動蕩的樣子凝結成孤寒的姿色,竹子經霜愈見青翠光潤。
澗水彎曲故屢屢不辨水流的去向,叢林深遠巖石也越來越密。
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余光斑斑駁駁令人懷疑可能已是夜晚,再向東看,巖壁上隱現(xiàn)出昏黃的月色,又使他懷疑是夕陽正在沉落。
從早到晚,一會兒就過去了,山巖和林木的最隱蔽幽深之處都已經完全熟悉了。
雖然身在仕途,但卻不為所累,在永嘉太守任上游玩其樂無窮,人能守正道而不自亂則吉。
我自己經常安然地步行,都難以與綿邈的高尚相匹敵。
頤阿之間本來相差很遠,但在老子看來,卻并沒有多少區(qū)別。
恬靜和智慧既然已經有了,涵養(yǎng)本性就是從此處變現(xiàn)出來的。
登永嘉綠嶂山賞析:
公元422年(永初三年),謝靈運被降職外放永嘉任太守。詩人在郡不理政務,恣情遨游山水。每游一處,必有詩篇記勝。這首詩即是其一。據《讀史方輿紀要》說:“(永嘉)西北二十里有青嶂山,上有大湖,澄波浩渺,一名七峰山。”此青嶂山,似即綠嶂山。
謝靈運的山水詩多采取紀游的寫法。其章法結構,大抵是先紀游,繼寫景,最后興情悟理。此詩即采取這種井然的推展次序。起首二句,寫他出發(fā)前的準備和啟程情況。詩人攜帶足夠的干糧,拄著輕便的手杖,興致勃勃地啟程了。他沿著逶迤起伏的山路徐行而上,要攀登那風景清幽奇險的高峰?!皯堰t”,與威夷、逶隨、逶迤等詞通?!坝氖摇?,風景清幽之處,指綠嶂山。靈運是一位旅行家、冒險家。他所選擇的風景,不是那些尋常易見的田園或低丘淺流,他對山水的欣賞,不像陶淵明那樣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眺望為滿足。他總是以高山深谷為目標,欲求人所未見的幽景奇觀。這兩句的“裹糧”和“杖策”,就表明了這次旅游路程之遙遠險阻,也流露出詩人尋幽探勝的極大熱忱。靈運詩這種在開篇記游時即表現(xiàn)出的欣喜向往之情,往往能使人一開卷就引起感情的共鳴。次二句,寫他溯流而上,向溪澗的源頭前進;到了上岸處,興致仍然十分濃厚。這是全詩的第一個層次,即紀游。輕快靈動的詩句,已引領讀者步入佳境。
以下八句,即依照游歷次序,描繪途次的風景。詩人循溪畔步游,但見溪邊水波澹澹,并在山灣處匯集,凝成了一個澄碧的深潭。潭上煙霧彌漫,使他感覺凜然生寒。環(huán)視溪潭岸上,修竹環(huán)合,搖曳風中,雖經秋霜之凍,愈見得青翠光潤,蔥郁可人,顯出堅貞的品質?!皥F欒”亦作“檀欒”,形容竹的形貌之詞。“寒姿”指水,“霜質”謂竹。詩人沿著溪潭繼續(xù)游賞,遙看澗流彎彎曲曲,像蛇一樣蜿蜒而去,使他難以辨明流水的去向。舉目望去,山林伸向遠方,那山巖也隨著林子延伸,越到遠處,看起來巖層越密。詩人置身在這無邊無際的深碧蒼翠之中,已經不知道是白天還是晚上。他朝西看,密林中漏下的落日余光斑斑駁駁,令人懷疑可能已是夜晚,明月初升了。再向東看,巖壁上隱現(xiàn)出昏黃的月色,又使他懷疑是夕陽正在沉落。靈運寫山水景色,最擅長實景實寫,細膩刻畫。正如王夫之所評:“取景則于擊目經心,絲分縷合之際,貌固有而言之不虛”(《古詩評選》卷五)。這六句,從視覺、觸覺、感覺、錯覺多方面著筆,準確地表現(xiàn)出深山大壑中密林幽澗的氣象,又利用淺深、明暗、遠近的對比,顯示了山水的繁復、曲折,陰暗、清冷,造成一種幽深、神秘、變幻莫測的境界。如此神秘幽異的原始山林景色,是前人所未見到也未寫過的。靈運寫山水,為了達到“情必極貌以寫物”的目標,便力求“辭必窮力而追新”,以新的語言詞眼表達新奇的意象。這幾句中的“委”與“迥”,“屢迷”與“逾密”,狀景異常精細逼真?!板嚱Y寒姿,團欒潤霜質”一聯(lián),在上下句之中造設“澹瀲”、“團欒”兩個疊韻詞對偶,造成聽覺上整齊鏗鏘的韻律感;而“結”與“潤”兩個動詞,分置于句中第三字的中間位置,構成“句中眼”,更使景物呈現(xiàn)出活潑的生氣與清新的韻致,顯出詩人的匠心巧思。“踐夕”二句,總攬一筆,說自己在深山中只顧賞玩幽景,忘卻了時間的推移,不覺中,已從早上游到了黃昏。而巖林最幽深最隱蔽的地方,也都游歷到了,以上是第二層次,詩人以其麗情密藻鋪敘景物,形成了全篇最精采的部分。
“蠱上”以下八句,是第三層次,即興情悟理。這一部分寫得較為枯燥,下面略作解釋。“蠱上”,謂蠱卦上九?!吨芤住ばM》說:“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薄奥亩?,謂履卦九二?!吨芤住ぢ摹氛f:“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貴”、“美”都是主張、贊賞之意?!坝娜恕焙汀案呱小眱删渚o承上兩句,進而抒發(fā)情懷,說凡隱逸之人,都是心懷坦蕩,安行無礙,這種高尚之風,高遠之趣,真是舉世無雙的了。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靈運這里已是以“幽人”自居了。“頤阿”,應答之聲;“何端”,即何由。這一句意思說:我身心都沉浸在闃無人跡的山林之中,再也無由聽到謦欬之聲了。“寂寞”句,同樣出于《老子》:“圣人抱一為天下式”、“載營魄,抱一能無離?!薄耙弧笔堑阑虼笕囊馑迹б痪褪鞘氐?。這句說:我只能在寂寞中把思想感情寄托于老莊玄理,安性守道。結尾一聯(lián),上句的“如”字,應作“知”?!肚f子·繕性篇》說:“古之治道者,以恬養(yǎng)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yǎng)恬。知與恬交相養(yǎng),而和理出其性。”其大意是說,知識是有害的,要追求“大道”,就必須恬靜無為,任其自然,摒棄知識。而摒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恬靜無為養(yǎng)育了這個“知”,而這個“知”又反過來養(yǎng)育了恬靜無為。二者“交相養(yǎng)”、相互促成,人性中就產生了“和理”(指至為純粹平和的精神境界)。這個方法,就是“繕性”??樖恰爸巍钡囊馑?,治性,亦即養(yǎng)性之意。靈運在這里說,在此自然的環(huán)抱中,他感到自己已經達到了“恬知交相養(yǎng)”的境界,從此可以去講究養(yǎng)生之道了。
這首詩雖然多了一個語言晦澀乏味的“玄言尾巴”,但它不僅模山范水方面極為生動、清新,而且對于游歷的過程、時間,地點、心情,都交待得明白清晰,表現(xiàn)出一種登涉之趣。因此,讀者讀這首詩,仍然會在不知不覺中跟隨著詩人攀巖泛流,徜徉于山光水色之中,從而獲得與大自然交感會通的審美上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