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
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圖騰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緣關系,因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標志,相信他們有一種超自然力,會保護自己,并且還可以獲得他們的力量和技能。
在原始人的眼里,圖騰實際是一個被人格化的崇拜對象。社會生產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對自然的無知是圖騰產生的基礎。
四靈
龍、鳳、麒麟、龜被稱為四靈?!抖Y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麟為百獸之長,鳳為百禽之長,龜為百介(甲殼類物種)之長,龍為百鱗之長。
龍為四靈之首。封建時代龍是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帝王和帝王的東西,如龍種、龍顏、龍廷、龍袍、龍宮等。
鳳凰和麒麟一樣,是雌雄統(tǒng)稱,雄為鳳,雌為凰,總稱為鳳凰。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征。鳳凰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征,常和龍一起使用。鳳從屬于龍,用于皇后嬪妃。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
麒麟,亦作“騏麟”,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主太平、長壽。
龜是四靈中唯一真實存在的動物,也是所有動物中壽命最長的,人們不僅把龜當作健康長壽的象征,也認為它具有預知未來的靈性。
鶴
鶴是長壽的象征,因此有仙鶴的稱呼。中國傳統(tǒng)文化道教的先人多數(shù)是以仙鶴或者神鹿為座騎,中國傳統(tǒng)年長的人去世有“駕鶴西游”的說法。
傳說中的仙鶴就是丹頂鶴。丹頂鶴,丹頂鶴性情高雅,形態(tài)美麗,素以喙、頸、腿“三長”著稱,直立時可達一米多高,看起來仙風道骨,被稱為“一品鳥”,地位僅次于鳳凰。除此之外,鶴在中國的文化中占著很重要的地位,它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關系。
雌雄相隨,步行規(guī)矩,情篤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行,故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風的白鶴,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賢達之士,把修身潔行而有時譽的人稱為“鶴鳴之士”。
鶴為長壽仙禽,據說,鶴壽無量,與龜一樣被視為長壽之王,后世常以“鶴壽”、“鶴齡”、“鶴算”作為祝壽之詞,中國人稱健壽者為長壽白叟,又呼“鶴發(fā)童顏”,老壽星也常以駕鶴翔云的形象出現(xiàn)。
鶴也常和松被畫在一起,取名為“松鶴長春”、“鶴壽松齡”;鶴與龜畫在一起,其吉祥意義是龜鶴齊齡、龜鶴延年;鶴與鹿、梧桐畫在一起,表示“六合同春”,”。“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東南西北),亦泛指天下?!傲贤骸北闶翘煜陆源海f物欣欣向榮。民間運用諧音的手法,以“鹿”取“陸”之音;“鶴”取“合”之音。 “春”的寓意則取花卉、松樹、椿樹等。這些形象,組合起來構成“六合同春”吉祥圖案。在明代,有以六鶴來表現(xiàn)的。
鹿
鹿在古代是很常見的動物,所以在生活中,鹿之意象亦為人們所常用。鹿在古代被視為“神物”,以為鹿能給人們帶來吉祥幸福和健康長壽——那些長壽神就是騎著梅花鹿的。此外,鹿作“祿”解,比喻政權、帝位,如“逐鹿”是用來作競爭天下的典故,出自于《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鴛鴦
被人們當做愛情的象征。自古以來,在“鴛侶”、“鴛盟”、“鴛衾”、“鴛鴦枕”、“鴛鴦劍”等詞語中,都含有男女情愛的意思,“鴛鴦戲水”更是我國民間常見的年畫題材。鴛鴦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永恒愛情的象征,是一夫一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表率,甚至認為鴛鴦一旦結為配偶,便陪伴終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尋覓新的配偶,而是孤獨凄涼地度過余生。其實這只是人們看見鴛鴦在清波明湖之中的親昵舉動,通過聯(lián)想產生的美好愿望,是人們將自己的幸福理想賦予了美麗的鴛鴦。事實上,鴛鴦在生活中并非總是成對生活的,配偶更非終生不變,在鴛鴦的群體中,雌鳥也往往多于雄鳥。
喜鵲
喜鵲是自古以來深受人們喜愛的鳥類,是好運與福氣的象征,農村喜慶婚禮時最樂于用剪貼“喜鵲登枝”來裝飾新房,喜鵲登梅亦是中國畫中非常常見的題材。它還經常出現(xiàn)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對聯(lián)中。此外,在中國的民間傳說中,每年的七夕人間所有的喜鵲會飛上天河,搭起一條鵲橋,引分離的牛郎和織女相會,因而在中華文化中鵲橋常常成為男女情緣,如鵲橋相會、鵲巢鳩占、鵲登高枝、花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記了娘……喜鵲已經深入了我們的生活、傳說和文化表達。
蝙蝠
在華夏的文化里,蝙蝠是“福”的象征。
蝙蝠又名“仙鼠”、“飛鼠”。蝙蝠簡稱“蝠”,因“蝠”與“福”諧音,人們以“蝠”表示福氣,意為是福祿喜壽等祥瑞。民間繪畫中畫五只蝙蝠,表示“五福臨門”。即長壽、 富貴、 康寧、好德、 善終。
長壽: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
富貴: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康寧:身體健康而且心靈安寧。
好德: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
善終:能預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里沒有掛礙和煩惱,自在安詳?shù)仉x開人間。
裹足
即把女子的雙腳用布帛纏裹起來,使其變成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蓮”?!叭缃鹕彙币惨欢瘸蔀橹袊糯訉徝赖囊粋€重要條件。
纏足始于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間,一味沉湎于聲色、詩詞、歌舞之中,整日與后妃們飲酒取樂。宮中有一位叫窅娘的嬪妃,美麗多才,能歌善舞,深受李煜的寵愛。李后主詔令筑金蓮臺,高六尺,飾以珍寶,綢帶纓絡,臺中設置各色瑞蓮。命窅娘以帛纏足,屈作新月狀,著素襪舞于蓮花臺上,回旋有凌云之態(tài)。李煜看了喜不自禁。此后,窅娘為了保持和提高這種舞蹈的絕技,以穩(wěn)固受寵的地位,便常用白綾緊裹雙足,久而久之,便把腳裹成了“紅綾型”、“新月型”,其舞姿也更加自然,美不勝收了。
當時的女子便以此為美,競相仿效,五代之后逐漸形成風氣,風靡整個社會。不過,唐人不裹腳,宋朝時只有高貴女人才裹腳,普通女人是不裹的。而明清卻興盛裹腳之風。
關于纏足的起源,說法不一。還有說始于隋朝,有人甚至稱夏、商時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腳??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倒貼“幅”字
倒貼“幅”字與明太祖朱元璋及其妻子馬皇后有關。馬皇后名叫馬秀英,生于淮西的一家書香門第,能文能武。在以三寸金蓮為美、為貴、為時尚的年代,她居然敢堅不裹腳,并以一雙天足自豪,故人稱“馬大腳”。她輔佐朱元璋打敗元軍,開創(chuàng)明朝,被封為開國皇后。馬皇后懲奸佞毫不手軟,扶良善鞠躬盡瘁,助皇上能屈能伸,愛臣民如愛手足。傳說明洪武二年除夕前,朱元璋到京城街頭民間微服查訪。他來到城南一處集市上,見不少人圍著一幅漫畫指指點點。漫畫上畫著一個淮西赤腳女子,懷里抱著一個大西瓜。朱元璋看后心中大為不快,這不是明明在嘲笑他的馬皇后“大腳”嗎?他便不露聲色,暗記在心?;貙m后,他差人前去查處漫畫為何人所作,哪些人在圍觀,并記下住址姓名。對沒去參與嬉笑的民眾們,就在他們的門上悄悄貼一個“?!弊郑员阋钊哲娛康經]貼“?!弊值娜思胰プト?。這一情況不知怎么讓馬皇后知道了,她立即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一個“?!弊帧qR皇后的懿旨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弊仲N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fā)現(xiàn)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其實關于倒貼“福”字的來歷還有兩種有趣的傳說,分別是“恭王府說”和 “慈禧太后說”。
寒食節(jié)
舊俗中的一個節(jié)日,在每年“冬至”后的105天,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一般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到兩天,又有“禁煙節(jié)”、“冷節(jié)”、“百五節(jié)”之稱。因寒食節(jié)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春秋初期的晉國,內亂不已,晉國公子重耳為避禍,出國逃亡19年,嘗盡了人世間的艱辛。在這顛沛流離的逃亡途中,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稱介子推,之為虛詞,子為敬稱)一直追隨重耳,不離左右。有一次,他們斷炊絕糧,陷入困境,介子推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供重耳食用充饑。后來重耳回國,做了晉國國君,史稱晉文公。接著,晉文公對一直跟隨自己逃亡的臣僚論功行賞,唯獨把介子推給忘了。介子推也不向晉文公邀功請賞,而且更不恥與那些挾功求祿的勢利之人同朝為臣,就帶著母親隱居到今山西介休縣內的綿山。晉文公知道后,追憶起介子推的忠誠,十分后悔,就親自去請介子推下山。介子推卻躲起來,堅決不肯與晉文公見面。為了逼介子推出山,晉文公就下令火焚綿山。不料介子推守志不移,寧愿被火燒死,也不肯出山,結果他與母親雙雙抱樹而死。文公見燒死了救命愛臣,疼痛不已,就把介之推葬于綿山,修祠立廟,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寒食節(jié)從春秋起,距今已有兩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比端午節(jié)的發(fā)生還要早358年。雖經東漢周舉、三國曹操、后趙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斷,卻屢禁屢興,蔓延全國。
唐玄宗順應民意,頒詔將寒食節(jié)拜掃展墓編入《開元禮》中,并定為全國法定長假?!白油蒲员苁溃交鹚旆偕?。四海同寒食,千古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跡古無鄰。魂魄山河氣,風雷御宇神。光煙榆柳火,怨曲龍蛇新??蓢@文公霸,平生負此臣?!碧拼娙吮R象這首《寒食》詩,所言即是寒食節(jié)的來歷“之推綿山焚身”的故事。
人日
舊俗以農歷正月初七為人日。傳說女媧創(chuàng)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并于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古代相傳農歷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又叫“七草節(jié)”“人勝節(jié)”、“人慶節(jié)”、“人口日”、“人七日”等。漢朝開始有人日節(jié)俗,魏晉后開始重視。
薛道衡的五言詩《人日思歸》比較有名:“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意思是:總覺得新年已過了許久,但仔細一算,原來入春才七天,時間過得真慢!短短的七日已讓人難以忍受,離鄉(xiāng)兩年的歲月又是怎樣熬過去的呀。自己在春花開放前就有了歸家的念頭,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真正能動身回鄉(xiāng),可能要落在南雁北飛的日子之后。詩歌寫出了遠在他鄉(xiāng)的人時刻都在想著回家的普遍心理。
冠禮
是中國古代男子的成年禮,主要的禮儀形式是加冠,所以叫冠禮。經書記載,實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然天子諸侯為早日執(zhí)掌國政,多提早行禮。傳說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加冠是成人的一個標志,可以婚嫁,并從此作為氏族的一個成年人,參加各項活動。成年禮(也稱成丁禮)由氏族長輩依據傳統(tǒng)為青年人舉行一定的儀式,才能獲得承認。
笄禮:
漢民族女孩的成人禮。俗稱“上頭”、“上頭禮”。自周代起,規(guī)定貴族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二十也要行笄禮。笄,即盤頭用的簪子。所謂笄禮,即是將頭發(fā)綰成一個髻,以簪插定發(fā)髻。
在古代,無論男女,幼年時的頭發(fā)都是自然披散的,最多也只是扎成兩束垂在腦后,稱“總角”。成年之后,頭發(fā)就要精心收拾,男子加冠,女子加笄。
跪和坐
跪:兩膝著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腳跟,以示莊重。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于是相如千斤,因跪請秦王?!?/p>
坐:古人席地而坐,姿勢是:兩膝著地,兩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踵上。為了表示對人尊重,坐法頗有講究,:“虛坐盡后,食坐盡前。”“盡后”是盡量讓身體坐后一點,以表謙恭;“盡前”是盡量把身體往前挪,以免飲食污染坐席而對人不敬。
膜拜和折腰
膜拜即古代的拜禮。行禮時,兩手放在額上,長時間下跪叩頭。原專指禮拜神佛時的一種敬禮,后泛指表示極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禮方式。今人多用“頂禮膜拜”形容對某人崇拜得五體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稌x書·陶潛傳》載:陶淵明曾為彭澤縣令,州郡派督郵巡視至縣,縣吏勸陶束帶迎見,他感嘆地說:“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后來引申為傾倒、崇拜。毛澤東《沁園春·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竟折腰。”
孝悌
孝,指對父母要孝順、服從;悌,指對兄長要敬重、順從??鬃臃浅V匾曅?,把孝悌作為實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無改于父道”、“父母在,不遠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張;秦漢時的《孝經》則進一步提出“孝為百行之首”;《三字經》中有“首孝悌,次見聞”,意思是孝悌要比學習長見識重要得多。
官場座次
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古人尚右,以右為尊,“左遷”即表示貶官?!读H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惫糯ㄖǔJ翘檬医Y構,前堂后室。在堂上舉行的禮節(jié)活動是南向為尊?;实劬蹠撼?,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古人常把稱王稱帝叫做“南面”,稱臣叫做“北面”。
室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鴻門宴》中有這樣幾句:“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表椡踝巫钭?,張良座次最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