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最終不用陪伴,能獨立、自信地學習。家長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指導孩子逐步學會怎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最終使孩子獲得獨立學習的能力。
陪讀,是有娃家庭普遍關注的話題。
比如這個暑假,有的家長每天下班后就坐在孩子書桌旁,督促孩子完成作業(yè);有的家長帶著孩子在培訓班間奔走……還有的家庭,爸媽工作忙,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就接棒上陣了。
其實,不光是假期,關于家長陪讀,還有各色各樣的故事——
1.張儀蘭陪兒子在長沙讀書已經8年,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二。每天為孩子準備三餐后的空閑時間,張儀蘭就坐在電腦前逛家長論壇及各個培訓機構的網頁。等到晚上兒子放學回到家,她把一天獲取的重要信息提煉成幾句話,在有限的母子交流時間里說給兒子聽。
2.這個暑假,來自重慶的胡阿姨暑假來杭州帶外孫。看護外孫上暑期興趣班。我們還年輕,還能走!”“兒女們在杭州創(chuàng)業(yè)不容易,我們能幫一點是一點?!彼脑挻砹艘淮笈阕x老人的心聲。
3.今年夏天參加中考的武漢市第六十四中學學生小華,他的母親代繼華是位全職媽媽。兒子小華原本小學成績很優(yōu)秀,但升入初中后,不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節(jié)奏,每天做作業(yè)到凌晨,成績不斷下滑。為了幫助孩子穩(wěn)定成績,代繼華決定進校聽課,早上8時,她準時出現在教室,下午5時放學,趕回家做晚飯。在過去的3年中,她旁聽了兒子班級3000多節(jié)課。她給每一科都準備了一個筆記本,里面記滿老師強調的重點部分。她還會觀察同班學霸們的學習方法,向他們取經,回去后再和兒子一起探討。就這樣,在代繼華的努力下,兒子的成績從倒數穩(wěn)居年級上游。今年小華參加了中考,當時,班主任毛老師說:她現在去中考都沒有問題?!?/p>
陪讀分多種,你家是哪種狀態(tài)?
1.“見縫插針”:空閑時間陪寫作業(yè)
您下了班回家陪孩子寫作業(yè)嗎?給孩子講題嗎?
其實不論學校是否有相關要求,很多家長都會利用下班回家后的空閑時間,專心致志陪伴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做作業(yè)。一方面可以在孩子分心走神的時候督促孩子先以作業(yè)為主,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導孩子,隨時為孩子答疑解惑。
2.轉移“陣地”:專門搬到孩子學校附近居住
有的孩子,學??赡茈x家比較遠,每天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上下學的路上。于是,為了遷就孩子,有的爸媽不惜將自家的住房空下來,寧愿自己上班遠一些,也要舉家搬到學校附近,租房居住。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節(jié)省孩子上下學的時間,騰出精力來學習或者做其他事情。家長也可以在工作之余,繼續(xù)做好一切后勤工作。
3.“保鏢”看護:節(jié)假日陪上補習班、興趣班
在節(jié)假日期間,經常能在補習班門口看見席地而坐的父母們,這是家長們將作業(yè)陪讀升級為補習班、興趣班陪讀。家長們不僅負責孩子上下學的接送,當孩子在補習班里上課時,家長們會全程在教室門外等候,相互分享教子經驗。
當然,也還有些家長忙于工作,接送孩子上下學、陪讀的任務就落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一輩的身上。
關于家長陪讀,大家怎么看?
1.陪讀算一種親子行為,“我只是想離孩子近一點”。
“沒有賺得完的錢,只有瞬間長大的孩子”。有一些家長覺得,陪讀也算一種特殊的親子行為,可以加深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感情,見證他們成長的每一步,而且自己也能增長知識。
隨著現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家長忙于工作,與孩子的交流越來越少,共同話題也越來越少,彼此間的感情受到沖擊。
一些家長在各種權衡下,最終選擇全心全意陪伴孩子。他們認為,家長陪子女學習,和他們一同讀書,一起探討書中的問題,容易和孩子的思想產生碰撞,從而產生共同語言,便于家長更好地走進子女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思想、簡介、愛好、興趣、志向等,使家長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減少彼此的誤會。
2.對陪讀,心有無奈但又不敢放手
有的家長說,“陪讀”其實也挺無奈的,但現在競爭激烈,即便辛苦也絲毫不敢放松。
從事服務行業(yè)的黃女士說,她的孩子上一年級,老師習慣在網上布置作業(yè),孩子回家就進入老師給的網址,從那里下載或抄寫作業(yè)題目。因為她晚上經常要加班到八九點甚至更遲,到家孩子已經睡覺了,結果,第二天孩子就會因為沒有做作業(yè)名字被老師掛在家長群里。
幾次下來,她深感愧疚,只好向領導申請調換到不要加班的崗位。如今,她每天晚上都準時陪讀,她說,“這樣做是對孩子的一種負責?!?/p>
無獨有偶,在法院上班的方女士女兒在讀小學六年級,成績一直穩(wěn)居班上前五名,好幾次她想不陪讀了,但女兒不同意。女兒說,比她讀得更好的同學家長也都陪讀。的確,在父母的監(jiān)督下完成作業(yè),往往能在當晚解決所有不懂的問題,第二天老師講評時印象更深刻,方女士想想大家都在陪讀,再累也要堅持,完全不敢放松。
3.沒必要!陪得了一時,陪不了一世!
家長李女士說:“陪讀好處不會很多,孩子自己的困難應該讓他自己面對。孩子學習的壓力已夠大了,家長陪讀,也許孩子的心理壓力會更大?!?/p>
“陪讀不是在關心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像這樣的學生畢業(yè)后我們企業(yè)肯定不會要!”某知名企業(yè)負責人陳先生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連讀書都要人陪,那么以后工作了,企業(yè)要派他出差,是不是也要家長或者其他員工陪呢?
還有家長擔心,陪讀會讓孩子遠離集體生活,減少與同學溝通、交流的機會和參加集體活動時間,使他們難以融入集體,久而久之,孩子會容易變得孤獨、封閉。另外,如果陪讀中,家長不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剝奪了孩子自我鍛煉的機會。這樣,孩子就會對家庭產生依賴,降低生活自理能力。
4.陪讀要看客觀情況、雙方意愿
還有的人指出,應不應該陪讀,怎么個陪法,還得看家庭情況、家長個人選擇和孩子的客觀情況與意愿。
比如,有些孩子身心條件特殊,需要家長時時看護,那么無微不至的陪讀無可厚非。但如果有的家長一定要以舍棄個人工作、生活的方式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倘若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同意,還是得慎重考慮這樣的決定。
陪讀,究竟“陪”的是什么?
1.“陪”孩子更要“讀”孩子
陪讀陪讀,既要“陪”孩子,又要“讀”孩子。遺憾的是,有的家長都注意到了“陪”,而忘記了“讀”。
36歲的謝佳每天不得不在兩種身份之間來回“穿越”:白天,她是一家國企的中層、辦公室副主任;下班后,她成了5歲女兒的同桌,陪女兒上各種課外培訓班。
可是,她這種辛苦并沒有收獲女兒很好的學習效果。她曾經一年給女兒報了7個興趣班,如今只剩下了3個。她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犧牲那么多時間陪孩子,孩子卻在各個班上都表現得很一般。
實際上,這位母親在陪讀中忽略了“讀”孩子的過程。她不知道孩子的興趣究竟在哪里,也不知道孩子是否愿意讓她這樣陪讀。
家長在陪讀的過程中,“陪”孩子容易,“讀”孩子則需要進一步的思考與付出。既“陪”又“讀”,了解孩子心里的真實想法,才是陪讀正確的打開方式。
2.陪,是為了減壓而不是增壓
不論是為了照顧孩子生活起居,還是督促孩子專心學習,有一個原則不能忽視——家長陪讀,是為了幫助孩子減輕負擔、遠離陋習,而不是用“陪”的方式,讓孩子時時感受家庭的過度期望和重壓。
一些家長在“陪讀”時會反復叮囑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努力、認真學習,不然你就對不起我們在你身上下的功夫。”殊不知,這樣的施壓會壓抑孩子的學習情緒,嚴重的話,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
實際上,當家長在孩子身邊“陪讀”,給予孩子各種各樣“愛”的照顧時,無需家長多言,孩子自身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覺得自己如果不努力學習,就對不住家長的付出。當孩子成績不佳時,他們就會產生更大的壓力。
這時,家長們要做的是更多地開導孩子,而不是一味埋怨;為孩子減負,而非施壓。
3.陪讀是為了今后不用“陪”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陪讀”也不例外。
我們該想清楚,陪伴孩子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陪伴才正確?只有弄明白了這些問題,才能避免走入陪讀的誤區(qū)。
陪伴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最終不用陪伴,能獨立、自信地學習。家長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指導孩子逐步學會怎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最終使孩子獲得獨立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