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王昌齡)拼音版注音:
wò zhōng tóng bǐ shǒu , fěn cuò chǔ shān tiě 。
握中銅匕首,粉銼楚山鐵。
yì shì pín bào chóu , shā rén bù céng quē 。
義士頻報讎,殺人不曾缺。
kě bēi yān dān shì , zhōng bèi láng hǔ miè 。
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
yī jǔ wú liǎng quán , jīng kē suì wéi xiě 。
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為血。
chéng zhī pǐ fū yǒng , hé qǔ wàn rén jié 。
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杰。
wú dào tūn zhū hóu , zuò jiàn jiǔ zhōu liè 。
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
雜興(王昌齡)翻譯:
手中握著銅的匕首,想挫開楚山的鐵,有情有義的人經(jīng)常報酬,
自古至今從來不缺少殺人的人,可悲的是燕丹的事,最終被狼虎之人滅掉了,
一個行為不能保證兩全,荊軻最后也是被殺了 ,
自己知道只有皮膚的勇氣,怎么能使得身邊有杰出的人才在 ,
只看見諸侯都被吞并,九州大地被分裂。
雜興(王昌齡)賞析:
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biāo)縣尉。參加博學(xué)宏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
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圣手”之稱。著有《王江寧集》六卷。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就數(shù)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zhì)量很高。邊塞詩可并高適、岑參而三,四杰以后,詩壇幾乎沒有邊塞詩作。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從軍熱以求邊功。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游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chuàng)始和先驅(qū)。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既反映了盛唐時代的主旋律,又對邊塞風(fēng)光及邊關(guān)戰(zhàn)場場景進行細(xì)致描寫,同時能夠捕捉到將士細(xì)膩的內(nèi)心世界。其詩歌意境開闊,語言圓潤蘊藉,音調(diào)婉轉(zhuǎn)和諧,耐人尋味,在發(fā)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而王昌齡的宮怨詩可與李白爭勝,且其詩用意之深、寫景之妙、比興之切、造語之奇,都有獨道之處。王昌齡閨怨詩以悲天憫人的精神書寫那些久閉深宮的妃殯宮人的悲情哀怨,以細(xì)膩的筆觸多方面地展現(xiàn)她們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們在殘酷的宮殯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慘命運,客觀上批判了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罪惡。這種思想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調(diào),洗盡六朝宮廷詩浮艷色情之污穢,有力地扭轉(zhuǎn)了齊梁歌詠的不良文風(fēng)另一方面,就藝術(shù)表現(xiàn)而言,王昌齡又發(fā)揚了六朝華美艷麗、精雕細(xì)琢的表現(xiàn)手法,繼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齡被譽為是成功地用七言絕句寫宮詞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