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氏隱居二首其一拼音版注音:
chūn shān wú bàn dú xiāng qiú , fá mù zhēng zhēng shān gèng yōu 。
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jiàn dào yú hán lì bīng xuě , shí mén xié rì dào lín qiū 。
澗道馀寒歷冰雪,石門斜日到林丘。
bù tān yè shí jīn yín qì , yuǎn hài zhāo kàn mí lù yóu 。
不貪夜識金銀氣,遠(yuǎn)害朝看麋鹿游。
chéng xìng yǎo rán mí chū chù , duì jūn yí shì fàn xū zhōu 。
乘興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題張氏隱居二首其一翻譯:
春日的山中獨處無伴,因而特意把您訪求,丁丁的伐木聲使山谷更顯清幽。
經(jīng)殘余著寒氣和凍雪的山澗通道,歷石門古道于傍晚時分到達(dá)您的隱居處。
您從不貪財,夜間也不去觀看金銀之氣;只愿躲避災(zāi)禍,每天欣賞麋鹿閑游。
我乘興而來,為您的情懷所感而迷路;面對您,仿佛是坐上隨意漂游之小舟。
題張氏隱居二首其一析:
這組詩共兩首,第一首是七律,大概在初識張氏時所作,形容他的為人。仇兆鰲《杜詩詳注》認(rèn)為: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中間大概為分段處。若細(xì)分之,首句張氏,次句隱居。三四句切隱居,言路之僻遠(yuǎn),五六句切張氏,言人之廉靜。末二句說得賓主兩忘,情與境俱化。
詩人在詩中用了反襯手法表現(xiàn)人的孤寂和山的幽靜:“春山處處子規(guī)聲”(清陸以湉《冷廬雜識·潘太守詩》),而張氏卻獨生無伴,只好自說自話,以春山的“鬧”襯托孤寂的人,人越發(fā)孤寂了;丁丁的伐木聲,以“有聲”襯托幽靜的山,山越發(fā)幽靜了。詩人用典故表現(xiàn)張氏的廉靜:《南史》載梁隱士孔祐至行通神,嘗見四明山谷中有錢數(shù)百斛,視之如瓦石?!蛾P(guān)中記》:辛孟年七十,與麋鹿同群,世謂仙鹿。而結(jié)尾二句,更是詩人的良苦用心:“迷出處”,暗示張氏迷人的隱居環(huán)境如同桃花源,使詩人“迷不復(fù)得路”(陶淵明《桃花源記》);“泛虛舟”,則表現(xiàn)“至行通神”張氏的飄逸與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