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雜詩·其八拼音版注音:
xīn gē xì zì xiě bīng wán , xiǎo bù jūn wáng dài xiào kàn 。
新歌細字寫冰紈,小部君王帶笑看。
qiān zǎi qín huái wū yè shuǐ , bù yīng réng hèn kǒng dū guān 。
千載秦淮嗚咽水,不應(yīng)仍恨孔都官。
秦淮雜詩·其八翻譯:
阮大鋮用小字把新歌恭錄素絹上,福王帶著微笑觀賞精彩的歌舞。
千百年來秦淮河流淌著嗚咽的流水,不應(yīng)再恨孔范還有人比他更突出。
秦淮雜詩·其八賞析:
順治十八年,王士禎至南京,居住秦淮河畔,念秦淮舊事,賦《秦淮雜詩十四首》,以抒興亡之感。這里選錄的是其中的第八首,諷刺南明王朝昏君佞臣沉溺聲色,荒淫誤國。
前兩句記阮大鋮進獻《燕子箋》諸劇,由戲班演出,引得“君王帶笑看”,諷刺南明君臣尋歡作樂,沉迷酒色,必然招致覆亡的下場。后兩句意謂秦淮河的流水嗚咽悲憤,應(yīng)該憎恨阮大鋮的誤國,不宜再怨恨陳朝的孔范了;南明的阮大鋮不又是一個孔范嗎?
詩人傷時吊古,流露出一種盛衰易代之感。這種詩情意緒似乎并不新鮮,但詩人不將其底蘊和盤托出,而訴諸意象的提煉,這樣就自然地造成一種沖淡典雅,清新溫婉的藝術(shù)風格。
王士禎(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謚文簡。山東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清初杰出的詩人、文學(xué)家。
王士禎為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
王士禎繼錢謙益之后主盟詩壇,與朱彝尊并稱“南朱北王”。詩論創(chuàng)“神韻”說,于后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zhuǎn)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于亭雜錄》、《香祖筆記》等??滴醭瘯嫾宜螤畏Q王士禎“書法高秀似晉人“。近人稱其書法為“詩人之書”。博學(xué)好古,又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
清初詩人王士禎,是繼司空圖、嚴羽之后倡導(dǎo)神韻理論的又一大家, 是“神韻說”的集大成者。遺憾的是,王漁洋平生只“拈出神韻”二字,并未對此作正面系統(tǒng)闡述。后世注家各執(zhí)己見,紛紛詮釋。
有認為“神韻”即 “格調(diào)”亦即 “肌理”,它是“徹上徹下無所不該”的,這是翁方綱“泛神韻論”的解釋。有認為 即,郭紹虞先生力主此說,他指出 :“神韻”“韻” “實則漁洋所謂神韻,單言之也只一‘韻’字而已?!?/p>
敏澤先生以為神韻 “有時是指創(chuàng)作上和形似,形式等等相對應(yīng)的內(nèi)在的神似、氣韻、風神等一類的東西”,“有時它又是指創(chuàng)作中那種在內(nèi)容上以寫景為特點,在風格上比較清新,富有詩情畫意的氣氛和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