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昌齡拼音版注音:
cáo shuǐ dōng qù yuǎn , sòng jūn duō mù qíng 。
漕水東去遠,送君多暮情。
yān liú yě sì chū , xiàng bèi gū shān míng 。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qián wàng shù qiān lǐ , zhōng wú pú bài shēng 。
前望數(shù)千里,中無蒲稗生。
xī yáng mǎn zhōu jí , dàn ài wēi bō qīng 。
夕陽滿舟楫,但愛微波清。
jǔ jiǔ lín yuè shàng , jiě yī shā niǎo míng 。
舉酒林月上,解衣沙鳥鳴。
yè lái lián huā jiè , mèng lǐ jīn líng chéng 。
夜來蓮花界,夢里金陵城。
tàn xī cǐ lí bié , yōu yōu jiāng hǎi xíng 。
嘆息此離別,悠悠江海行。
送王昌齡翻譯:
漕水向東流去,送別朋友,在這黃昏時分,頓時愁情滿懷。
?。ú蝗谭謩e)久久逗留在這野外的寺院,走出寺院,發(fā)現(xiàn)夕陽已經照著孤山(孤山的光照面發(fā)生改變,指時間推移,過去很久)。
向前望,數(shù)千里之中,沒有蒲草和稗草,夕陽照在舟楫上,只見水面清澈,微波蕩漾。
舉酒道別,樹林之上月亮已經升起。解衣入睡,沙灘上水鳥鳴叫。今夜我在洛陽,夢中和你在金陵城相見。
想起此次別離我就嘆息不已,想著你一路遠行,漂泊于悠悠江海之中。
送王昌齡賞析:
李頎(690?—751?),字、號均不詳,漢族,郡望趙郡(今河北趙縣),河南潁陽(今河南登封)一帶人 ,唐代詩人。開元二十三年中進士,曾任新鄉(xiāng)縣尉,后辭官歸隱于潁陽之東川別業(yè) 。
李頎擅長七言歌行,邊塞詩,風格豪放,慷慨悲涼,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人皆有唱和。
李頎與王維、高適、王昌齡等著名詩人皆有來往,詩名頗高。其詩內容涉及較廣,尤以邊塞詩、音樂詩獲譽于世。擅長五、七言歌行體。河南潁陽人,祖籍為趙郡(今河北趙縣),有東川別業(yè)。少時家本富有,后結識富豪輕薄子弟,傾財破產。后刻苦讀書。隱居潁陽(在今河南登封)苦讀10年,于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考取進士,曾任新鄉(xiāng)縣尉。任職多年,沒有升遷,晚年仍過隱居生活。他一生交游很廣,當時著名詩人王昌齡、高適、王維等都與他關系密切。李頎性格疏放超脫,厭薄世俗。他的詩以邊塞詩成就最大,奔放豪邁,慷慨悲涼,最著名的有《古從軍行》 、 《古意》 、 《塞下曲》等。李頎還善于用詩歌來描寫音樂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長歌著名,也擅長短詩,他的七言律詩尤為后人推崇。 《全唐詩》中錄存李頎詩三卷,后人輯有《李頎詩集》 。
李頎祖籍趙郡(今河北趙縣),長期居住潁陽(今河南登封西)。開元二十三年(約735)登進士第。一度任新鄉(xiāng)縣尉,不久去官。后長期隱居嵩山、少室山一帶的“東川別業(yè)”,有時來往于洛陽、長安之間。他的交游很廣泛,與盛唐時一些著名詩人王維、高適、王昌齡、綦毋潛等,都有詩什往還。他還喜歡煉丹修道,王維有詩相贈說:“聞君餌丹砂,甚有好顏色”(《贈李頎》),約在天寶末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