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州·篷窗風急雨絲絲拼音版注音:
péng chuāng fēng jí yǔ sī sī , mèn niǎn yín zī 。 huái yáng xī wàng lù hé zhī ?
篷窗風急雨絲絲,悶?zāi)硪鼢??;搓栁魍泛沃?/p>
wú yī gè lín hóng zhì , bǎ jiǔ wèn gāo shī 。
無一個鱗鴻至,把酒問篙師。
yíng tóu biàn shuō bīng gē shì 。 fēng liú zài mò zhuī sī ,
迎頭便說兵戈事。風流再莫追思,
tā liǎo jiǔ lóu , fén liǎo chá sì ,
塌了酒樓,焚了茶肆,
liǔ yíng huā shì , gèng hū shèn yàn zi yīng ér !
柳營花市,更呼甚燕子鶯兒!
小梁州·篷窗風急雨絲絲翻譯:
急風撲打著篷窗,細雨絲絲,愁悶難遣只有捻須思索,吟詩填詞。西望淮陽,今日要到哪里去?盼不到一封書信來,端著酒杯向船夫問一個底細。船夫一開頭就說兵戈戰(zhàn)事。告訴我風流已成往事,不要再去回憶追思,酒樓坍塌了,茶肆也被燒成灰,歌臺妓院成了軍營,往日的歌妓舞女再也找不到了。
小梁州·篷窗風急雨絲絲賞析:
張可久(約1270——約1350),字小山(《錄鬼簿》);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州區(qū))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并稱“雙壁”,與張養(yǎng)浩合為“二張”?,F(xiàn)存小令800余首,為元曲作家最多者,數(shù)量之冠。
他仕途失意,詩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記游懷古、贈答唱和。擅長寫景狀物,刻意于煉字斷句。講求對仗協(xié)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種清麗典雅的風格??梢哉f,元曲到張可久,已經(jīng)完成了文人化的歷程。
張可久(約1270——約1350),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浙江慶元路(路治今浙江寧波)人。曾多次做路吏這樣的下級官吏,后以路吏轉(zhuǎn)首領(lǐng)官(以上見曹楝亭本《錄鬼簿》)。錢惟善《江月松風集》中有《送張小山之桐廬典史》詩,可知其又曾為桐廬典史。至正初年七十余,尚為昆山幕僚(見李祁《云陽集·跋賀元忠遺墨卷后》),至正八年(1348年)猶在世。一生懷才不遇,時官時隱,曾漫游江南之名勝古跡,足跡遍及江蘇、浙江、安徽、湖南一帶,晚年隱居在杭州一帶。
在元代220多位作家中,有散曲集傳世的只有張養(yǎng)浩、喬吉和張可久三人,但其他兩人都是在臨死前或死后才刊行于世。而張可久不僅在元代已有四本散曲集傳世(鐘嗣成《靈鬼簿》記載,“有《今樂府》盛行于世,又有《吳鹽》、《蘇堤漁唱》”,另有胡存善編《小山樂府》),在元曲選集《陽春白雪》和《樂府群英》中,張可久入選的作品也是最多的。這說明他的作品在元代已獲得了廣泛的歡迎,甚至連元武宗在皇宮賞月時也令宮女傳唱他的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