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不斷·嘆寒儒拼音版注音:
tàn hán rú , màn dú shū , dú shū xū suǒ tí qiáo zhù 。
嘆寒儒,謾讀書,讀書須索題橋柱。
tí zhù suī chéng sì mǎ chē , chéng chē shuí mǎi 《 cháng mén fù 》?
題柱雖乘駟馬車,乘車誰買《長門賦》?
qiě kàn le cháng ān huí qù !
且看了長安回去!
撥不斷·嘆寒儒翻譯:
可嘆那貧寒的讀書人,白白地讀了那么多的書,讀書必須要題字在橋柱。即便題柱后乘坐上了駟馬車,可乘了車又有誰能像陳皇后那樣重金求買《長門賦》?先到長安看看,就回鄉(xiāng)去吧!
撥不斷·嘆寒儒賞析:
馬致遠(yuǎn)(約1251年——約1321年至1324年間),字千里,晚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著名戲曲家、雜劇家,被后人譽(yù)為“馬神仙”,還有“曲狀元”之稱,與關(guān)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曲四大家”,作品《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他在年輕時寫詩曾獻(xiàn)上龍樓,熱衷過進(jìn)取功名,但未能實現(xiàn)。馬致遠(yuǎn)與關(guān)漢卿、白樸相近而稍晚,青年時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滿時政,隱居田園,以銜杯擊缶自娛,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塋。
馬致遠(yuǎn)所作雜劇今知有15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
馬致遠(yuǎn)青年時期追求功名, 對“龍樓鳳閣”抱有幻想,但仕途多舛,經(jīng)歷了蒙古時代的后期及元政權(quán)統(tǒng)治的前期,都未曾擔(dān)任顯赫官職,所以其政治抱負(fù)一直沒能實現(xiàn)。
馬致遠(yuǎn)在大約五十歲的時候辭官歸隱。他的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無依,在官場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和人生的恥辱,對政治的各種不滿意,就有了“隱居山林其樂悠悠”的念頭。從此就過上了很平淡的休閑幽雅的恬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