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是唐代詩人李益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邊塞詩。請具體說說它的語言特點。
李益所處的時代,唐王朝已開始走下坡路。這首詩以“天山雪”和“海風寒”來營造清冷的氛圍,以塞北沙漠三十萬征人“一時回首”的哀怨來抒發(fā)感慨,情調(diào)感傷。
2、全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慨?
全詩借“《行路難》”、“月”等意象,勾勒出長期戍守在西北邊塞沙漠地帶的士兵,聽到笛聲,一時間都回首悵望故鄉(xiāng)的情景,抒發(fā)了世路艱難的人生感慨。
3、按內(nèi)容劃分,中國古典詩歌有離別詩、田園詩、詠史詩……這首《從軍北征》屬于 詩。詠唱“不破樓蘭終不還”的 是這一詩歌流派的另一代表詩人。
邊塞詩,王昌齡。
4、詩中的“行路難”有什么寓意?
“行路難”既指古曲《行路難》也指征途艱難,表達了征人思親之情。
5、第二句中的“偏吹”,有的版本用“遍吹”。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么?
用“遍吹”更好。用“遍吹”,表明這笛聲不是孤單、微弱的獨奏,而是彼吹此和、響徹夜空的大合奏,將讀者帶進了一個悲中見壯的意境中,表現(xiàn)了這種思鄉(xiāng)之情的普遍性。用“偏吹”更好。明明行軍艱難,明明思鄉(xiāng)心切,卻偏偏在這個時候傳來了《行路難》的曲子,這不更增添愁腸嗎?這一“偏”字,更渲染了環(huán)境,強化了哀怨悲傷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