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觀打魚拼音版注音:
cāng jiāng yú zǐ qīng chén jí , shè wǎng tí gāng wàn yú jí 。
蒼江魚子清晨集,設(shè)網(wǎng)提綱萬魚急。
néng zhě cāo zhōu jí ruò fēng , chēng tū bō tāo tǐng chā rù 。
能者操舟疾若風,撐突波濤挺叉入。
xiǎo yú tuō lòu bù kě jì , bàn sǐ bàn shēng yóu jí jí 。
小魚脫漏不可記,半死半生猶戢戢。
dà yú shāng sǔn jiē chuí tóu , qū qiáng ní shā yǒu shí lì 。
大魚傷損皆垂頭,屈強泥沙有時立。
dōng jīn guān yú yǐ zài lái , zhǔ rén bà kuài huán qīng bēi 。
東津觀魚已再來,主人罷鲙還傾杯。
rì mù jiāo lóng gǎi kū xué , shān gēn zhān wěi suí yún léi 。
日暮蛟龍改窟穴,山根鳣鮪隨云雷。
gān gē bīng gé dòu wèi zhǐ , fèng huáng qí lín ān zài zāi 。
干戈兵革斗未止,鳳凰麒麟安在哉。
wú tú hú wéi zòng cǐ lè , bào tiǎn tiān wù shèng suǒ āi 。
吾徒胡為縱此樂,暴殄天物圣所哀。
又觀打魚翻譯:
戢戢:1.密集貌。2.順從貌。 3.象聲詞。形容細小之聲。 4.魚張口貌。
東津:1.古渡口名。2.泛指渡口。
鲙:細切肉。又作鲙魚,即“鰳魚”。
日暮:指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傍晚。
窟穴:1.土室。2.泛指住所。 3.特指隱士的住所。 4.動物棲身的洞穴。
又觀打魚賞析:
在詩中,詩人并不打算普及打魚的要訣,或以贏得一位漁民的欽佩為寫作初衷,他有辦法繞開難纏的習俗,而及時應(yīng)邀出席詩神的宴會。這是他第二次觀看打魚的場景,其中的情境,包括魚水情、主客關(guān)系,都有較大程度的相似,但是什么緣故令他再寫一首觀看打魚的詩?這首詩旨在彌補上一次觀打魚之作的某個紕漏嗎?
既然漁夫可以一而再地打魚,而不擔心兩次打魚造成生活或?qū)徝赖牟划?,那么,為何其他詩人會徒生煩惱:考慮兩首性質(zhì)相似的詩中的重復(fù)色彩,進而質(zhì)疑詩的可信度?而從另一個角度看,詩人的寫作戒律之一在于避免同一性,準確地說,就是避免予人一種同一性印象。然而,如果詩人看重的并不是對這種同一性的避免,而是力求其他意趣的立足,他就有理由游離牢固的老主顧,去他處謀生。
當他身處一次打魚的熱鬧場合中,他有不少于三種視角來組織所見所聞的材料:其一,敘述漁民的命運,尤其是涉足其中一位漁夫的家庭現(xiàn)況,縮小網(wǎng)眼,捕捉情感的漁利;其二,側(cè)重于漁民捕魚技藝的描寫,細說每一個步驟,將人與魚的關(guān)系條分縷析;其三,以這場打魚的活動為背景,觀察失魚之后水塘的失色,以及由此及彼,波及家國的命運感。而第四種策略是大團圓、大雜燴:將上述三種寫作思路扭結(jié)在一起,再順勢推出那最動人心弦的主旋律。
介于清晨與日暮之間的那些光陰似乎僅僅是為了凸顯兩個端點而甘愿消遁,這個判斷的含義不妨理解為,這首詩雖然依賴時間的先后關(guān)系來設(shè)置內(nèi)在運行秩序,但是,也就是在讀者所熟悉的兩個計時符號出現(xiàn)后,時間就失效了、凝固了,不見任何作用。甚至,出現(xiàn)在較后位置上的“日暮”也極有可能是他的虛造,作為觀打魚的游客,他根本不曾挨到天黑才離開現(xiàn)場,日暮之際,那遭受洗禮的蒼江將為蛟龍?zhí)峁┰鯓拥暮哟玻蛘唑札堊鳛樵娨獾暮笤欠駥賹?,都不是值得細察深究的環(huán)節(jié)。蛟龍的處境之設(shè)想,實際上和上一次觀打魚的感慨——咫尺波濤永相失——是一脈相承的:一種無魚的后蒼江時期,人的處境與孤旅將遭受怎樣的顧慮?
但是,第二回踏入類似的河邊,他把顧慮的基調(diào)起得更為高亢,無魚之狀況被打魚之場面所形成的雷同“干戈兵革斗未止”的印象所遮蔽,成為上一首詩的寄托,而無法在這一次覓得容身之所:他把尋覓意圖的腳步往前挪了一步——打魚是一次搏殺,涉及生死,相當于干戈兵革之爭,但相比于后者,卻是一種日常生活的樂趣,而一旦意識到這種樂趣的存在,以及置身其中沾染到這份樂趣,他就察覺到了罪孽,此刻,他所關(guān)切的不再是無魚的后果,而是“鳳凰麒麟安在”。這也許就是他再寫打魚情況的內(nèi)在需要,或可說,他心目中的“鳳凰麒麟”確有所指,在此次觀打魚的時期,變得更為重要。不過,以“暴殄天物”作為自省的休止符,有一點過分,差一點成為佛家的信條,但讀者應(yīng)該了解到這不是在批評漁民,或者有關(guān)買賣鮮魚的貿(mào)易,或是為了改善伙食的廚娘,他是在進行一次自責,為一首詩尋找最初的心跳,并通過樹立起自責的可行性與合理性,來嘲諷魚肉百姓的尸位素餐之輩,也即,這首詩在最后幾步,不是醉后才吐真言,而是按照既定計劃,有效地實現(xiàn)了紀行詩向反諷詩的切換,到頭來,讀者才接受其中原本是一個大魚吃小魚的慘烈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