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山寺全文(原文):
我家江水初發(fā)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
試登絕頂望鄉(xiāng)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fēng)萬頃靴文細(xì),斷霞半空魚尾赤。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烏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游金山寺全文翻譯(譯文):
我的家鄉(xiāng)地處長江初始發(fā)生之源頭,
為官出游卻隨江水滾滾飄然東入海。
聽說此地大潮打起浪頭足足一丈高,
即使天寒地凍還有沙痕印跡之存在。
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號稱盤陀,
自古以來出沒水中追隨浪濤和江波。
嘗試登上絕高山頂遙望萬里外家園,
無論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羈旅在外鄉(xiāng)愁只恐難尋回家之歸舟,
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賞山中之落日。
微微風(fēng)里波濤萬頃陣陣蕩漾起細(xì)鱗,
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魚尾血樣紅。
正當(dāng)此時江中月亮剛剛還在初升起,
二更時辰月兒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靜靜長江江心好似有著一炬火大明,
飛騰火焰照得山中棲息鳥兒紛紛驚。
惆悵失然歸臥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識,
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處之事物。
江山彌幻而今如此為何還不回家園,
江神莫非責(zé)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頑固。
感謝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實(shí)在不得已,
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寧如奔逝之江水。
游金山寺字詞句解釋(意思):
?、沤鹕剿拢涸诮窠K鎮(zhèn)江西北的長江邊的金山上,宋時山在江心。
?、?quot;我家"二句:古人認(rèn)為長江的源頭是岷山,蘇軾的家鄉(xiāng)眉山正在岷江邊。鎮(zhèn)江一帶的江面較寬,古稱海門,所以說"直送江入海"。
?、?quot;聞道"二句:蘇軾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寫曾聽人說長江漲潮時潮頭有一丈多高,而岸邊沙灘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見那種情形。
?、戎秀觯喝?,在金山西。石盤陀:形容石塊巨大。
?、蓺w楫:從金山回去的船。楫原是船槳,這里以部分代整體。
?、?quot;微風(fēng)"二句:這兩句的意思是:微風(fēng)吹皺水面,泛起的波紋像靴子上的細(xì)紋,落霞映在水里,如金魚重疊的紅鱗。
?、顺跎牵盒略鲁跎?。蘇軾游金山在農(nóng)歷十一月初三,所以這么說。
?、?quot;江心"一句:或指江中能發(fā)光的某些水生動物(古人亦曾有記載,如木華《海賦》:"陰火潛然。"曹唐《南游》:"漲海潮生陰火滅。")或只是月光下詩人看到的幻象。原注:"是夜所見如此。" 另有一說"江中炬火"是一不明飛行物,后一句"飛焰照山"才能夠解釋。
⑼謝:道歉。
⑽如江水:古人發(fā)誓的一種方式。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公子重耳對子犯說:"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晉書·祖逖傳》載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jì)者,有如大江!"
游金山寺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wǒ jiā jiāng shuǐ chū fā yuán , huàn yóu zhí sòng jiāng rù hǎi 。
wén dào cháo tóu yī zhàng gāo , tiān hán shàng yǒu shā hén zài 。
zhōng líng nán pàn shí pán tuó , gǔ lái chū mò suí tāo bō 。
shì dēng jué dǐng wàng xiāng guó , jiāng nán jiāng běi qīng shān duō 。
jī chóu wèi wǎn xún guī jí , shān sēng kǔ liú kàn luò rì 。
wēi fēng wàn qǐng xuē wén xì , duàn xiá bàn kōng yú wěi chì 。
shì shí jiāng yuè chū shēng pò , èr gēng yuè luò tiān shēn hēi 。
jiāng xīn sì yǒu jù huǒ míng , fēi yàn zhào shān qī wū jīng 。
chàng rán guī wò xīn mò shí , fēi guǐ fēi rén jìng hé wù ?
jiāng shān rú cǐ bù guī shān , jiāng shén jiàn guài jīng wǒ wán 。
wǒ xiè jiāng shén qǐ dé yǐ , yǒu tián bù guī rú jiāng shuǐ 。
游金山寺賞析(鑒賞):
這首詩分為三段:
頭八句"我家江水初發(fā)源"至"江南江北青山多",寫登高遠(yuǎn)眺,觸景生情,勾起鄉(xiāng)思,中間八句"羈愁畏晚尋歸楫"至"飛焰照山棲鳥驚",描繪傍晚和夜間江上的景色,末六句"悵然歸臥心莫識"至"有田不歸如江水",闡發(fā)辭官歸田的意愿。這三段分別寫游金山寺的所思、所見、所感,表達(dá)了詩人對于故鄉(xiāng)的思念,對于仕途奔波的厭倦和立意辭官歸隱的決心。
該詩以"江水"貫穿首尾作為線索,"鄉(xiāng)思"是極力渲染的內(nèi)容。詩人筆勢矯健,全篇舒展自如,寫景詠懷,融為一體,波瀾浩大,才情橫溢。
先看頭二句:"我家江水初發(fā)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這一開頭充滿了磅礴氣勢。蘇軾的家鄉(xiāng)在四川眉山,古書稱長江之水發(fā)源于四川岷山。蘇軾對源于家鄉(xiāng),哺育著中華民族的江水感到非常親切,并且引以為自豪。在古代,"江"指長江,"河"指黃河。所以詩中的"江水",說的就是長江水,不同于今天的泛稱"江水"。一個人失意的時候,心情憂郁的時候,最容易想家。"親眷眷而懷歸兮",蘇軾也是如此。所以當(dāng)他登高遠(yuǎn)眺的時候,他的目光一接觸到浩蕩東流的江水,就會設(shè)想逆流而上直到大江的源頭,設(shè)想天際遙遠(yuǎn)的可愛家鄉(xiāng),也同時勾起對往事的回憶。當(dāng)他在嘉佑元年(1056年)與父親、弟弟一起出四川,過秦漢之故都,縱觀嵩、華、終南之高,北顧黃河之奔流,慨然想見古之豪杰。那時他豐華正茂,意志昂揚(yáng)。到京都后他得到了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名列進(jìn)士榜上的第二名,更是躊躇滿志,可以說前程如花似錦,然而后來的仕宦生涯卻不順心,由于他為人耿直,不肯與世俗相附炎,而屢遭挫折。他面對眼前波濤起伏的江水,不由得想到自己在宦海中的沉浮。漫長的歲月,竟然把他從江水發(fā)源的故鄉(xiāng)引到了江水入海的地方,這簡直難以思憶。,他感嘆自己仕宦不歸,就像江水入海不回一樣。"宦",作官。"宦游",因作官而游歷四方。蘇軾一反李白"江水送人"的寫法,而說"宦游直送江入海",變成了"人送江水"。筆調(diào)新奇,耐人尋味。江水不平,波浪迭起,這正是詩人經(jīng)歷的形象寫照。詩人已送走了多少充滿風(fēng)浪的日子,送走了心中多少不平和感慨,而未來就不知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