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感事全文(原文):
服氣崔常侍,燒丹鄭舍人。
常期生羽翼,那忽化灰塵。
每遇凄涼事,還思潦倒身。
唯知趁杯酒,不解煉金銀。
睡適三尸性,慵安五藏神。
無憂亦無喜,六十六年春。
白居易感事字詞句解釋(翻譯):
燒丹:意指煉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煉藥。
羽翼:比喻輔佐的人或力量
三尸:指道教的三尸神。尸者,神主之意。道教認為人體有上中下三個丹田,各有一神駐蹕其內(nèi),統(tǒng)稱“三尸”,也叫三蟲、三彭、三尸神、三毒。上尸好華飾,中尸好滋味,下尸好淫欲。
白居易感事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fú qì cuī cháng shì , shāo dān zhèng shě rén 。
cháng qī shēng yǔ yì , nǎ hū huà huī chén 。
měi yù qī liáng shì , huán sī liáo dǎo shēn 。
wéi zhī chèn bēi jiǔ , bù jiě liàn jīn yín 。
shuì shì sān shī xìng , yōng ān wǔ zàng shén 。
wú yōu yì wú xǐ , liù shí liù nián chūn 。
白居易感事賞析(鑒賞):
貞元十六年(800)中進士,十八年,與元稹同舉書判拔萃科。二人訂交。以后詩壇元白齊名。十九年春,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縣尉。作《觀刈麥》、《長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職,十一月授翰林學(xué)士,次年任左拾遺。四年,與元稹、李紳等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五年,改京兆府戶曹參軍。他此時仍充翰林學(xué)士,草擬詔書,參與國政。他能不畏權(quán)貴近,直言上書論事。元和六年,他因母喪居家,服滿,應(yīng)詔回京任職。十年,因率先上疏請急捕刺殺武元衡兇手,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次年寫下《琵琶行》。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zhuǎn)向"獨善其身",閑適、感傷的詩漸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還京,累遷中書舍人。因朝中朋黨傾軋,于長慶二年(822)請求外放,先后為杭州、蘇州刺史,頗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書監(jiān),明年轉(zhuǎn)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陽。后歷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在洛陽以詩、酒、禪、琴及山水自娛,常與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會昌四年,出資開鑿龍門八節(jié)石灘以利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