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道佛皆信的,哪家能給他提供精神庇護(hù),他就往哪家靠。在這首詩里李白說:"我尋青蓮宇,獨(dú)往謝城闕。""青蓮宇"就是佛殿。他晚年自號"青蓮居士",就是明白地宣布他同時(shí)奉信佛教。他為了求得佛給予的精神慰藉,離開潯陽城,又來到廬山西麓的東林寺,夜宿于此,更表達(dá)了一番再也不參與政治,一心隱居的決心:"霜清東林鐘,水白虎溪月。"《維摩詰經(jīng)》說,人生彼岸,常作"天樂"。他十分向往:"天香生虛空,天樂嗚不歇。"佛經(jīng)又說,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回憶說他自己曾經(jīng)于林中,安息地坐樹下修煉。"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發(fā)。"李白說,他也宴坐樹下修煉,佛教中概念中的"大千世界"就進(jìn)入了他的心身。"湛然冥真心,曠劫斷出沒。"此詩的"真心"也是個(gè)佛教術(shù)語?!独銍?yán)經(jīng)》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xù),皆由不知常住真心。佛教的"劫"說的是人的壽命的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