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舟中寄耘老拼音版注音:
xiǎo hán chū dù méi huā lǐng , wàn hè qiān yán bèi rén jìng 。
小寒初渡梅花嶺,萬壑千巖背人境。
qīng yuǎn liáo wéi fàn zhái xíng , yī mèng fēn míng duò xiāng jǐng 。
清遠聊為泛宅行,一夢分明墮鄉(xiāng)井。
jué lái mǎn yǎn shì hú shān , yā lǜ bō yáo fèng huáng yǐng 。
覺來滿眼是湖山,鴨綠波搖鳳凰影。
hǎi líng jū shì wú yún tī , suì wǎn jié lú yǐng shuǐ méi 。
海陵居士無云梯,歲晚結廬潁水湄。
shān yāo zì xuán cāng yù pèi , yě mǎ bù shòu huáng jīn jī 。
山腰自懸蒼玉佩,野馬不受黃金羈。
mén qián chē gài liè liè zǒu , xiào yǐ qīng liú shǔ bìn sī 。
門前車蓋獵獵走,笑倚清流數(shù)鬢絲。
tīng zhōu xiāng jiàn chūn fēng qǐ , bái pín chuī huā sàn yān shuǐ 。
汀洲相見春風起,白蘋吹花散煙水。
wàn lǐ piāo péng wèi dé guī , mù duàn cāng làng lèi rú xǐ 。
萬里飄蓬未得歸,目斷滄浪淚如洗。
běi yàn nán lái yí sù shū , kǔ yán dà jìn mò wǒ lú 。
北雁南來遺素書,苦言大浸沒我廬。
qīng zhāi shí rì bù rán dǐng , qū tū wǎng wǎng cháo guī yú 。
清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龜魚。
jīn nián yù lì jiàn rú shuǐ , qīng tóng yù mǎi náng yǐ xū 。
今年玉粒賤如水,青銅欲買囊已虛。
rén shēng bǎi nián rú jì ěr , qī shí zhū yán néng yǒu jǐ 。
人生百年如寄爾,七十朱顏能有幾。
yǒu zǐ xiū lùn xián yǔ yú , ní shēng wǎng què dài jīng chú 。
有子休論賢與愚,倪生枉卻帶經(jīng)鋤。
tiān nán kàn qǔ dōng pō sǒu , kě shì píng shēng fèi dú shū 。
天南看取東坡叟,可是平生廢讀書。
清遠舟中寄耘老注釋:
小寒:為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23個節(jié)氣,也是冬季的第五個節(jié)氣,標志著冬季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
萬壑千巖:形容峰巒、山谷極多。
人境:塵世;人所居止的地方。
鄉(xiāng)井:1、鄉(xiāng)里;家鄉(xiāng)。2. 指同鄉(xiāng)的人。
云梯:在古代屬于戰(zhàn)爭器械,用于攀越城墻攻城的用具。
“歲晚”:原本指時節(jié)。立春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但這個節(jié)氣有時候出現(xiàn)在農歷“年初”,有時候又出現(xiàn)在農歷“上一年年末”,凡后一種情況,即稱作“歲晚”(歲晚,即“年末”),民間亦稱作“內春”。“歲晚”,在這里是指農歷九月。
結廬:構筑屋子。
潁河:古稱潁水,相傳因紀念春秋鄭人潁考叔而得名。其主要支流為沙河,因此也被稱為沙河或沙穎河。
黃金羈:以黃金為飾的馬籠頭。
獵獵:形容風聲或風吹動旗幟等的聲音。如:北風獵獵。
鬢絲:亦作“鬂絲”。 鬢發(fā)。
汀洲:水中小洲
白蘋:水中浮草。
素書:相傳為秦末黃石公作,民間視為奇書、天書。
大浸:1.大水。2.指大海。
清齋:1、謂舉行祭祀或典禮前潔身靜心以示誠敬。2、謂素食,長齋。3、清靜之室。
清遠舟中寄耘老賞析:
蘇軾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 是初唐大臣蘇味道之后。蘇軾的祖父是蘇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jīng)》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fā)奮”的“蘇老泉”。蘇洵發(fā)奮雖晚,但是很用功。 蘇軾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范。好交友, 好美食, 創(chuàng)造許多飲食精品,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qū),沿江東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試。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小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這兩人正銳意詩文革新,蘇軾那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把他們震動了。策論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蘇軾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睔W、梅二公既嘆賞其文,卻不知這幾句話的出處。及蘇軾謁謝,即以此問軾,蘇軾答道:“何必知道出處!”歐陽修聽后,不禁對蘇軾的豪邁、敢于創(chuàng)新極為欣賞,而且預見了蘇軾的將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p>
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贊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會傳遍京師。當父子名動京師、正要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蘇軾蘇轍的母親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隨父回鄉(xiāng)奔喪。嘉祐四年十月守喪期滿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四年后還朝判登聞鼓院。治平二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xiāng),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蘇軾還朝,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