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圖南拼音版注音:
huáng hé dù tóu guī wèn jīn , lí jiā jǐ rì zhū yú xīn 。
黃河渡頭歸問津,離家?guī)兹哲镙切隆?/p>
màn dào guī zhōng fēi pò jìng , yóu kàn mò shàng bié xíng rén 。
漫道閨中飛破鏡,猶看陌上別行人。
送裴圖南翻譯:
渡頭:指過河的地方。
問津:打聽渡口,引申為探求途徑或嘗試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fēng)的功能。
送裴圖南賞析:
王昌齡剛剛從宋州回到洛陽,登封名士裴圖南便上門拜訪。裴圖南乃登封名門之后,其先祖曾任隋朝太仆寺卿。
王昌齡熱情接待了裴圖南。席間,二人談起洛陽的名人。說起洛陽名人,洛陽人總是首先想到西漢政治家、文學(xué)家賈誼。18歲時(shí),賈誼就以博學(xué)能文而聞名于郡中。文帝即位后,賈誼被任命為博士,掌文獻(xiàn)典籍。賈誼的才華引起一部分朝臣的嫉妒,他們散布“洛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的流言,動(dòng)搖了文帝對賈誼的信任。文帝讓賈誼離開長安,去做長沙王的太傅。
西漢洛陽人桑弘羊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漢武帝賞識(shí),被委以重任,掌管中央財(cái)政近40年。后來,桑弘羊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謀反事件,被處死。
王昌齡和裴圖南還談到歷史上許多才華出眾的人,裴圖南便吟出一首《詠史》:
“荷畚至洛陽,胡馬屯北門。天下裂其土,豺狼滿中原。明夷方濟(jì)世,斂翼黃埃昏。披云見龍顏,始蒙國士恩。位重謀亦深,所舉無遺奔。長策寄臨終,東南不可吞。賢智茍有時(shí),貧賤安所論。惟然嵩山老,而后知我言?!?/p>
裴圖南吟罷,王昌齡也吟出一首《詠史》:
“荷畚至洛陽,杖策游北門。天下盡兵甲,豺狼滿中原。明夷方遘患,顧我徒崩奔。自慚菲薄才,誤蒙國士恩。位重任亦重,時(shí)危志彌敦。西北未及終,東南不可吞。進(jìn)則恥保躬,退乃為觸藩。嘆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p>
裴圖南在王昌齡處呆了兩三天,二人都感覺很愉快。臨別時(shí),王昌齡寫下了《送裴圖南》這首詩。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就數(shù)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shí)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zhì)量很高。邊塞詩可并高適、岑參而三,四杰以后,詩壇幾乎沒有邊塞詩作。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從軍熱以求邊功。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游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yàn),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此時(shí)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chuàng)始和先驅(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