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行拼音版注音:
wù tīng bái tóu yín , rén jiān yì yōu yuàn 。
勿聽白頭吟,人間易憂怨。
ruò fēi cāng làng zǐ , ān dé cóng suǒ yuàn 。
若非滄浪子,安得從所愿。
běi shàng tài háng shān , lín fēng yuè chuī wàn 。
北上太行山,臨風(fēng)閱吹萬。
cháng yún shù qiān lǐ , shū hū huán fū cùn 。
長云數(shù)千里,倏忽還膚寸。
guān qí wēi miè shí , jīng yì mò néng lùn 。
觀其微滅時,精意莫能論。
bǎi nián bù róng xī , shì chù shēng yì màn 。
百年不容息,是處生意蔓。
shǐ wù hǎi shàng rén , cí jūn yǒng fēi dùn 。
始悟海上人,辭君永飛遁。
悲哉行翻譯:
?、俦招?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稑犯忸}》曰:"皆言客游感物憂思而作也。"
?、谖?全詩校:"一作每。"
?、蹨胬俗?指隱遁山水的避世者。
?、苜亢?疾速,指極短的時間。膚寸:古代以一指寬為寸,四指寬為膚。后比喻極短的長度。
?、尬?漸消漸滅的樣子。
⑤精意:精微的意蘊。這里指由長云忽逝而引起的內(nèi)心感悟。
?、甙倌?指人的一生。
?、嗍翘?到處。生意:生機,生命力。蔓:蕪蔓,荒蕪。
?、岷I先?指仙人安期生。
?、怙w遁:亦作"肥遁",謂離世出塵,飄然隱退。
悲哉行賞析:
王昌齡 (698—757年),字少伯,并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時期大臣,著名邊塞詩人。
開元十五年(727年),進(jìn)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biāo)縣尉。參加博學(xué)宏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
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圣手”之稱。著有《王江寧集》六卷。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就數(shù)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zhì)量很高。邊塞詩可并高適、岑參而三,四杰以后,詩壇幾乎沒有邊塞詩作。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從軍熱以求邊功。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游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chuàng)始和先驅(qū)。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既反映了盛唐時代的主旋律,又對邊塞風(fēng)光及邊關(guān)戰(zhàn)場場景進(jìn)行細(xì)致描寫,同時能夠捕捉到將士細(xì)膩的內(nèi)心世界。其詩歌意境開闊,語言圓潤蘊藉,音調(diào)婉轉(zhuǎn)和諧,耐人尋味,在發(fā)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而王昌齡的宮怨詩可與李白爭勝,且其詩用意之深、寫景之妙、比興之切、造語之奇,都有獨道之處。王昌齡閨怨詩以悲天憫人的精神書寫那些久閉深宮的妃殯宮人的悲情哀怨,以細(xì)膩的筆觸多方面地展現(xiàn)她們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們在殘酷的宮殯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慘命運,客觀上批判了封建社會摧殘婦女的罪惡。這種思想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調(diào),洗盡六朝宮廷詩浮艷色情之污穢,有力地扭轉(zhuǎn)了齊梁歌詠的不良文風(fēng)另一方面,就藝術(shù)表現(xiàn)而言,王昌齡又發(fā)揚了六朝華美艷麗、精雕細(xì)琢的表現(xiàn)手法,繼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齡被譽為是成功地用七言絕句寫宮詞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