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這首詩在情與景的關(guān)系上有何特色?試略作分析。
這首詩運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詩人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無意居高媚時的黃鸝。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表露出詩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
二、這首詩用了什么手法?表現(xiàn)出詩人怎樣的情懷?
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認為運用了比興手法。詩的前兩句寫自己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卻無意于黃鶯,表現(xiàn)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里,蘊涵著一種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
三、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表現(xiàn)出來的景象。
我單單喜愛這澗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斷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zhuǎn)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獨自悠閑地橫泊在水邊,任憑潮來潮去。
四、在詩人筆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生于偏僻之處而不甘墮落、坦然、安貧樂道的高尚氣節(jié)。
五、后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意象:春潮、雨、野渡、橫。意境: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閑適的胸襟
六、作者用哪句詩句表達了堅守節(jié)操的志向?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七、最后一句中哪個動詞用得極妙,又妙在哪里?
“橫”這個字用的妙,“舟自橫”寫出了當(dāng)時船只的隨意停泊,也寫出了當(dāng)時作者的心情是進退兩難的:當(dāng)時想要辭官隱退,卻又被逼無奈又無法辭官,寫出了詩人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
八、詩的前兩句巧妙的引導(dǎo)讀者以聽覺來彌補視覺的不足,請加以具體說明。
黃鸝藏身于深樹之中,是難以憑視覺直接看到的,只有憑聽覺聞其聲,才知道它的存在。
九、你以為這首詩中的那幾個詞體現(xiàn)了該詩的主調(diào)?為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賞析。
體現(xiàn)該詩主調(diào)的是獨與幽兩字。獨說明作者是獨子經(jīng)行在荒山野渡之間,且與末句自字前后照應(yīng),貫穿全詩。幽字,意境深遠,寫黃鸝的鳴聲,是為了襯托環(huán)境的幽靜,如鳥鳴山更幽,唐詩經(jīng)常采用這種反襯手法。俯看幽草,仰聽黃鸝,這就把讀者帶入一個風(fēng)景優(yōu)美而寂靜無人的野渡荒山。獨與幽兩字結(jié)合在一起,構(gòu)成此詩的主調(diào)。
十、詩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對澗邊草的什么情感?最能體現(xiàn)這一情感的是哪個字?
情感:喜愛。體現(xiàn)情感的字是:憐。
十一、后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橫意境: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chuàng)設(shè)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十二、人們普遍認為橫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它好在哪里?
橫字用得好,從全詩看,因在野渡且又無人,故能自橫,加上詩人當(dāng)時閑居兩澗的境遇,自然使他偏愛這寂寞幽草,符合他當(dāng)時心境。
十三、這首小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詩人厭惡喧囂,尋求寧靜的政治情懷和審美心態(tài)。
十四、對詩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B)
A.“滁州”指安徽省滁縣,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說“環(huán)滁皆山也”,這里的“滁”即滁州。
B.“獨憐”句中的“憐”是可惜、可憐的意思,“澗邊”就是河邊、水邊的意思。
C.“上有”句中的“深”,有樹木茂盛、枝葉繁茂之意,寫出了畫意般的深邃。
D.“野渡”句中的“野渡”說的是野外的渡口。渡口在古代又稱“津”,成語“無人問津”之“津”即是此意。
十五、對詩句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首句寫作者俯視水邊,看到的是一幅百草豐茂、郁郁蔥蔥的綠色畫面,暗示這是一個暮春時節(jié)。
B.第二句作者從俯視轉(zhuǎn)為仰視,通過對照、映襯的手法,寫出了畫面的幽美和諧,給人以賞心悅目之感。
C.第三、四句打破了前兩句的均衡和諧,既有飛動的情景,又有潮聲、雨聲的交響,渡船橫臥又和春潮飛雨融會在一起,增強了畫面的立體美感。
D.全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極寫滁州西澗的春景,靜中有動,畫中有聲,而寫動景和聲響則是為了襯托畫面之靜。
滁州西澗翻譯、賞析、拼音版注釋、字詞解釋(韋應(yīng)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