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住一師拼音版:
wú shì jīng nián bié yuǎn gōng , dì chéng zhōng xiǎo yì xī fēng 。
無事經(jīng)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
lú yān xiāo jìn hán dēng huì , tóng zǐ kāi mén xuě mǎn sōng 。
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憶住一師翻譯:
我無端端離開“遠公”多年了,此刻長安城中清曉聞鐘令我回憶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來。
住一師也許還在室中煮茗讀經(jīng),不覺煙爐中焚香已盡,寒燈也漸漸晦暗。外間童子見天色微明,便打開房門,不想夜來大雪,只見一片銀白,門前的松樹也披滿雪。
憶住一師賞析:
首聯(lián)點明詩題“憶”字。以凈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借指住一,既暗寫其不凡,又表達了仰慕之情。為了合乎格律,詩人將曉鐘加以倒裝,以“鐘曉”出之,此句寫詩人聽到京城的曉鐘后,聯(lián)想起住一所居山寺的鐘聲,想起久別的朋友。由于寺院的曉鐘對于塵世中凡夫俗子來說,既宣告著寧靜安詳?shù)慕Y(jié)束,又預(yù)示著喧囂熙攘的到來,往往最能打動人心,而感覺敏銳的詩人更能由此激起其內(nèi)心的深層次體驗,回憶起過往的相關(guān)人事,因此,本詩的“鐘曉”意象也就能加入到對后世讀者影響深遠的唐詩鐘聲意象群落之中,成為唐代文學(xué)的一部分。尾聯(lián)從”憶”字著筆,寫兩人在前一年的冬季,聚首青燈古寺,品茗吟詩,圍爐夜話。以“爐煙”之“消盡”、“寒燈”之“晦”的物態(tài)變化來寫夜色深晚,從時間上久寫暢敘未眠之狀,表達兩人情誼之深。結(jié)句為一奇境宕出,寫兩人徹夜暢敘后清晨所見之雪景——饅天皆白,雪壓松枝,好一個銀色世界,好一個傲寫青松。這景色不僅表現(xiàn)環(huán)境清絕高潔,而且還富合著住一不染一塵的高潔出世形象。
此詩構(gòu)思巧妙,其一表現(xiàn)為以東晉高僧慧遠作比,其二表現(xiàn)為景物烘托法運用得恰到好處,全詩除首句“別遠公”外,無一語言及住一,然而“爐煙”、“寒松”、“童子”、“雪松”及山寺曉鐘聲中無不有其人在。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焦作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shù)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nóng)尉等職。因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葬于故鄉(xiāng)滎陽。也有人說他葬于祖籍地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zhèn))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