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舍小山·愛此聚沙戲拼音版注音:
ài cǐ jù shā xì , zhī zì fǎ wáng sūn 。
愛此聚沙戲,知自法王孫。
yī yùn yǐng jīn shǒu , dōu wú yǔ záo hén 。
一運郢斤手,都無禹鑿痕。
téng shāo wèi guà bì , hé yè yù shēng pén 。
藤梢未掛壁,荷葉欲生盆。
xiào wèn shān yīn dào , qián tōng hé chù fù 。
笑問山陰道,潛通何處付。
僧舍小山·愛此聚沙戲翻譯:
郢斤:同“郢匠揮斤”。比喻純熟、高超的技藝。
潛通:暗通;私通。
僧舍小山·愛此聚沙戲賞析:
《僧舍小山》共有三首,這是第二首。
法王孫”與“法王子”同義,因這首詩押十三元的“痕”、“盆”、“村”韻,為了押韻,故不稱“法王子”,而稱“法王孫”。這兩句詩說:聚沙為塔之戲,來自法王子孫、佛門弟子,這是因目睹佛塔而發(fā),見塔聯(lián)想到佛典。三四兩句,轉(zhuǎn)筆寫佛塔建筑技藝高超,巧奪天工,無人工斧鑿之痕?!耙贿\郢斤手”句,用“運斤成風(fēng)”的典故。《莊子·徐無鬼》篇說:“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惫室源说涔市稳菁记扇肷??!坝龛徍邸?,即大禹鑿山的痕跡,相傳大禹為了治水,開過不少山。如山西河津縣的禹門,相傳為禹所鑿,故稱龍門。山東郯城的禹王臺,相傳禹治水鑿馬陵山通沭水而西,筑臺于此,以鎮(zhèn)水勢。此處的“禹鑿”,不過借歷史傳說喻指人工斧鑿之痕,“都無禹鑿痕”,說明塔的建筑巧奪天工,非人力所能為。唐代詩人岑參《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塔》詩,有“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之句,所謂“鬼工”,即言非人力所能營造,以形容建筑工程的精巧神奇,與此兩句詩的寫法相似,所不同者此詩用典,岑參則用夸張的描寫而已。“藤梢未掛壁”兩句,將佛塔宕開,跌入寫景。因藤蔓尚嫩弱短小,所以還未曾掛在墻壁上,池中荷葉相連,荷葉之上的嫩莖,將要生出小的蓮蓬,因蓮蓬(又叫蓮房)其狀如盆,故用盆字形容,生動形象,從此二句詩看,當(dāng)為初夏之景。結(jié)尾兩句,“山陰道”指山洞,由下句“潛通”二字可知。因山小,山洞不可能太長,原本也通不到外面的村莊,故詩人用“笑問”二字,故意提出一問,以增加趣味性和幽默感。
詩中多次用典,寫景方面,偶見佳句,只是所描寫的佛像、佛塔,若明若暗,讓人頗費琢磨推敲之功。后世研究宋詩的人曾說:“唐詩熟,宋詩生;唐詩熱,宋詩冷;唐詩放,宋詩斂;唐詩暢,宋詩隔?!钡@也不是絕對的。從這首詩看,多少可以領(lǐng)略到宋詩的生、冷、斂、隔。它的用典有些生、冷,感情有點斂,不外放。境界有點隔,如霧里觀花,終隔一層。比如僧舍中的小山?jīng)]有說是天然的山,還是人工堆砌的假山,也不正面寫塔,卻說愛玩聚沙成塔的游戲;“一運郢斤手”兩句,是寫假山建造的巧奪天工,還是寫佛塔,這均需要研究一番才能下結(jié)論,不同的讀者,甚至還會出現(xiàn)不同的理解,這就體現(xiàn)出宋詩“隔”與“晦”的特點。
晁沖之,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北宋江西派詩人。晁氏是北宋名門、文學(xué)世家,晁沖之的堂兄晁補之、晁說之、晁禎之都是當(dāng)時有名的文學(xué)家。
晁沖之早年師從陳師道。紹圣(1094——1097)初,黨爭劇烈,兄弟輩多人遭謫貶放逐,他便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隱居,自號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當(dāng)權(quán)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終生不戀功名,授承務(wù)郎。他同呂本中為知交,來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齋讀書志》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