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拼音版注音:
shū yǔ xǐ kōng kuàng , qiū biāo jīng yì xīn 。
疏雨洗空曠,秋標(biāo)驚意新。
dà rè qù kù lì , qīng fēng lái gù rén 。
大熱去酷吏,清風(fēng)來故人。
zūn jiǔ zhuó wèi zhuó , xiǎo huā pín bù pín 。
樽酒酌未酌,曉花顰不顰。
zhū chèng yǔ lǚ xuě , shuí jué lǎo chén chén ?
銖秤與縷雪,誰覺老陳陳?
早秋翻譯:
稀稀疏疏的小雨像是把天空洗過,天空顯得格外的空曠,初秋的氣象令人意外的清新。
夏天的酷熱就像濫用刑法殘害人民的官吏一去不復(fù)返,清風(fēng)襲來猶如老友相逢。
拿起酒杯對飲還沒有喝,傍晚的花朵皺起來還未凋落。
秋收的糧食稱重去買賣,誰會發(fā)覺這些是陳年的糧食呢?
早秋賞析: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zhuǎn)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nèi)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fā)俊爽,多切經(jīng)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據(jù)唐人的習(xí)慣,被稱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華出眾,杜牧十幾歲的時候,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zhèn),振作國事。他在讀書之余,關(guān)心軍事,后來杜牧專門研究過孫子,寫過十三篇《孫子》注解,也寫過許多策論咨文。特別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獲成功。
長慶二年(822年),杜牧20歲時,博通經(jīng)史,尤其專注于治亂與軍事。杜牧23歲作出《阿房宮賦》。25歲時,杜牧又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表達他對藩鎮(zhèn)問題的見解。此時的杜牧已經(jīng)很有名氣,作品流傳。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歲,進士及第。同年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被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wèi)兵曹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