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體分析本詩前兩句中所展現(xiàn)“無限春”和“已成塵”今夕對比的場景,說說這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歌正面描寫了汴河無邊春色,汴水碧波,悠悠東流,堤上碧柳成陰,兩岸綠野千里,真的是春光無限。但是汴水邊的隋煬帝的行宮,雖然春色常在,但是當年豪華的隋宮已經(jīng)荒蕪頹敗,蕩然無存。強烈的對照不僅引起了詩人吊古傷今之情,深沉的歷史滄桑的感慨也由此而發(fā),詩人的悲愴之情油然而生。
2、詩歌的第二句除了反映了隋代繁華消逝這一層含意外,還有什么更深的意旨?
詩人不僅僅是在陳述隋代繁華盡逝這樣一種客觀現(xiàn)實,更重要的是借古諷今。盡管隋朝已逝,覆轍在前,但是當代的統(tǒng)治階級卻并沒有從隋亡的歷史中吸取深刻的教訓(xùn),哀而不鑒,只能使后人復(fù)哀今人,這是詩人在后兩句詩歌中所寓含的更深一層的意旨。
3、詩歌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有何作用?
寫汴河春色。汴水碧波,悠悠東流,堤上碧柳成陰,柔絲裊娜,望中一片無邊春色。引發(fā)人的想象,使本來比較抽象的“無限春”三字具有鮮明的形象感,不著痕跡地過渡到第二句。為下文抒情議論作鋪墊。
4、詩歌用什么手法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
樂景寫哀情。本是令人心情駘蕩的美好春光卻綰結(jié)著隋代的興亡,歷史的滄桑,這隋堤煙柳反倒成了荒淫亡國的歷史見證。那隨風(fēng)飄蕩、漫天飛舞的揚花,仿佛正是隋代豪華消逝的一種象征。為過,更使人感愴不已的是:盡管惰鑒不遠,覆轍在前,但當時的封建統(tǒng)治者卻并沒有從亡隋的歷史中汲取深記得刻才識。哀而不鑒,只能使后人復(fù)哀今日。正是“行人莫上長堤望,風(fēng)起楊花愁殺人”這兩句詩所寓含的更深一層的意旨。
5、閱讀李益的詩《汴河曲》,對這首詩有四種不同的理解,正確的是(B)
A.這是一首別離詩,古人臨別折柳相送,因此寫楊柳暗寓離別,詩中以春光無限美反襯別離之情難堪。
B.這是一首懷古詩,以春光無限、隋堤柳色依舊與隋宮成土、豪華不再形成對比,抒寫興亡之感,暗寓殷鑒不遠之意。
C.這是一首寫景詩,寫春光中的隋堤柳色,但美景無法消去詩人內(nèi)心的哀愁,相反卻使它格外強烈起來。
D.這是一首宦游詩,“行人”即在外做官謀生的作者。詩歌寫眼前大好春光,抒發(fā)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
隋宮(李商隱)
乘興南游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
春風(fēng)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
6、上面兩首詩的題材與內(nèi)容都較相近,說說這兩首詩都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感慨。
這兩首詩都寄寓了作者對隋王朝滅亡的深沉感慨,希望晚唐統(tǒng)治者能從中吸取教訓(xùn)。
7、分析兩首詩在寫法上的不同。
《隋宮》通過事例表現(xiàn)隋朝奢淫以致亡國的教訓(xùn);《汴河曲》通過汴水的春色與隋宮的荒涼對比映襯來寄寓昔盛今衰的感慨亦可。
汴河懷古 皮日休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教多。
8、兩首詩都以“汴河”為題材,但所寫的重點不同,抒發(fā)的感慨也不同,請作簡要分析。
李詩重在通過敘寫汴河春色和隋宮的荒廢,抒發(fā)了對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傷今之意)。皮詩看似為汴河洗刷“罪名”,實則巧妙地對亡國之君進行了強烈的斥責(zé)。
9、這兩首詠史詩的表達方式各有側(cè)重,請分別加以說明。
李詩以描寫為主,觸景生情;皮詩以議論為主,欲奪故予,角度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