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上片描寫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樣的特色?
上片分別描寫了瑟瑟秋風、漠漠邊城、哀切角聲、沖天烽火、聳立高臺等景物;作者抓住了邊陲景物的特點來描繪,使整個畫面具有蒼涼悲壯的色彩。
2、《秋波媚》這首詞的下片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手法,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
從下片看,作者主要運用想象和擬人的手法,比如將南山月、灞橋柳、曲江館進行豐富聯想并賦予人的多情與期待,形象地抒發(fā)了詞人決心恢復中原、報國立功的壯志豪情。
3、賞析“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一句。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二句,以擬人的手法,移情于景,這南山的明月,道是無情卻有情,滿懷情意地讓漂浮的暮云散去,皎潔月光把詩人遙望中的長安照得如同白晝一般,為國家命運而愁苦的詩人對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良好的自然條件,詩人站在高興亭上,放眼遠望,把想象的射程瞄向長安,目標是如此集中清晰。
4、詞的上片詩人是如何表達“此興”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俳杈笆闱?,借“角聲”“烽火”之景,表達詞人積極迎戰(zhàn)之“興”;
?、诮枋拢ǖ涔剩┦闱椋琛皳糁薄磅啤敝拢ǖ涔剩磉_志在必勝之“興”;
③直抒胸臆,用“悠哉”直接表達豪邁之“興”。
5、詞的下片“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笔褂昧耸裁幢憩F手法?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贁M人,“待人”二字將“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擬人化,突出長安淪陷盼望光復的情形,表達出詞人奪勝的信心。
?、谔搶懀ㄏ胂螅胂箝L安景象,豐富了詞的內容,極具浪漫主義色彩。
?、蹅让婷鑼?,詞人用長安之景表達對宋軍的期盼,從側面突出詞人及宋軍收復淪陷故國的決心和信心。
6、《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的開頭兩句描繪出一幅怎樣的畫面?有何作用?
詞的開篇二句描繪西北前線的秋色與緊張的戰(zhàn)斗氣氛,哀怨的號角聲與烽火的光焰交織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聲有色的邊地前線的雄渾畫面,為詩人登高酹酒提供了一個十分開闊的背景,同時為全詞奠定了雄渾、激昂的感情基調。
7、對《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分析不當的兩項是(BC)
A.上闋一二句寫登高興亭時的耳之所聞,目之所見,寫出了戰(zhàn)火未熄的時代背景。
B.上闋三四句借用戰(zhàn)國高漸離和荊軻的典故,“憑高酹酒”給人以惋惜悲哀之感。
C.上闋五句切“高興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實悲,為后文的想象蓄勢。
D.下闋用灞橋等借指古都長安,“應待人來”暗示舊山河迫切等待著宋軍的收復。
E.題目中,詩人登高遠望長安南山,一個“望”字把詩人愛國情懷和等待勝利在望的心情表達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