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送客至潛水驛全文(原文):
候吏立沙際,田家連竹溪。
楓林社日鼓,茅屋午時雞。
鵲噪晚禾地,蝶飛秋草畦。
驛樓宮樹近,疲馬再三嘶。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全文翻譯(譯文):
秋社之日送客至潛水驛,所見為田園景色,所聞為農(nóng)村聲響。社鼓、午雞、鵲噪、馬嘶,其聲雖雜,其境實靜,即所謂動中有靜也。
驛館的官員早已站立在潛水河的沙洲邊迎接。這個小吏在這里不知迎來送往過多少遷客騷人,重復(fù)著不知說過多少回的話語。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字詞句解釋(意思):
候吏:即候人。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奸盜,或迎送賓客的官員
社日:是古代農(nóng)民祭祀土地神的節(jié)日。
鵲噪:1.鵲鳴聲。俗謂喜兆。 2.指鼓噪。
畦:1.田園中分成的小區(qū)。 2.古代稱田五十畝為一畦。
驛樓:引證解釋驛站的樓房。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hòu lì lì shā jì , tián jiā lián zhú xī 。
fēng lín shè rì gǔ , máo wū wǔ shí jī 。
què zào wǎn hé dì , dié fēi qiū cǎo qí 。
yì lóu gōng shù jìn , pí mǎ zài sān sī 。
秋日送客至潛水驛賞析(鑒賞):
秋社之日送客至潛水驛,所見為田園景色,所聞為農(nóng)村聲響。社鼓、午雞、鵲噪、馬嘶,其聲雖雜,其境實靜,即所謂動中有靜也。王荊公尤喜其頷聯(lián)“楓林社日鼓,茅屋午時雞”(見《苕溪漁隱叢話》引《雪浪齋日記》),方回謂此聯(lián)“天下誦之”(《瀛奎律髓》),蓋以其寫村景民俗有聲有色,如風俗畫也。送客之意,但見于結(jié)句之馬嘶,即所謂篇末點題也。
公元八百年開頭幾年的某一天,在朗州擔任司馬職務(wù)的劉禹錫送朋友遠足。他們步出衙署,登舟離岸,一程水鄉(xiāng)景物,尤如一幅移動的水彩畫足足讓一行人陶醉了一回。中午時分,他們舒舒服服的來到了三十里許的潛水驛。
驛館的官員早已站立在潛水河的沙洲邊迎接。這個小吏在這里不知迎來送往過多少遷客騷人,重復(fù)著不知說過多少回的話語:他說:本宿站名潛水驛,從這里往北去的陸路,通澧州,荊州,然后去到洛陽。沿著他手指的方向,遠處傳來了驛馬的嘶鳴。劉禹錫所送的客人也將從這里沿著驛道,策馬奔向遠方。
驛吏引著劉禹錫和客人邊看邊說,穿過沙灘登上河岸,便望見他們即將就宿的驛館。走到近處,只見廊柱上一副楹聯(lián)。右聯(lián)寫著“過客相逢應(yīng)止宿”。左聯(lián)對的“征途到此便為家”,剛健豐腴。未進站,便教鞍馬勞頓的過往人等有了歸宿感。
走進站內(nèi),見有廳房多間,正廳、后廳,庫房,廊房,驛丞宅;驛馬,驛船;馬夫、水夫。有馬廄、馬槽,還有石墩。石墩是供人上下馬的墊腳石。近廄房處還有驛馬飲水塘。劉禹錫的朋友覺得這潛水驛真夠氣派,皇華有堂,堂構(gòu)峨峨 ,后寢渠渠,繚以周垣,啟以高門,氣勢宏壯,興旺景象。
走出驛站一覽川原秋色。泊舟處的水面連著遠處山里流來的沙河,蜿蜒的清流從一望無際的平沙中緩緩穿過,流到跟前,匯入沅水。溪流邊,一片竹林與樹林蔭著的茅屋柴門里,聲聲雞鳴夾雜著幾聲犬吠。稻田里,進食的鳥雀追逐叫喚。近處地頭花草叢生,彩蝶翩翩。寧靜中又有一些鮮活。
劃破寧靜的還有鼓聲,那楓林深處傳來的,社日祭祀土地菩薩的鼓聲。社鼓聲召來了遠遠近近的人們,老人來了,孩子們來了,男人女人們來了。他們祭祀歡宴,慶祝豐收。那歡樂熱鬧場面可想而知。寧靜的村落,喧鬧的社林,世道平和,生民樂業(yè)。劉禹錫一行人聽著,不由得有了些安慰。
又一騎驛馬急馳而來,在驛站旁的樹蔭下打住。驛使下馬奔站內(nèi)交差去了,留下驛馬因疲憊而長一聲短一聲的嘶鳴。劉禹錫看到這情景,想到這些傳送重要急件的驛使,身背公文袋,不論烈日、寒風,還是大雨、冰雪的天氣,不分晝夜,快馬加鞭,飛奔在塵土飛揚的驛道上。詩興油然而生,留下一首五言律詩《秋日送客至潛水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