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所思全文(原文):
苦憶荊州醉司馬,謫官樽俎定常開。
九江日落醒何處,一柱觀頭眠幾回。
可憐懷抱向人盡,欲問平安無使來。
故憑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滟滪堆。
杜甫所思全文翻譯(譯文):
想你想得好苦啊,荊州的醉司馬!你貶官以來定會經(jīng)常以酒澆愁。
九江的太陽沉落之后,你在哪家酒店醒過來?一枉觀是你常去之處,在那里你曾悶低低地睡過多少回?
可憐你把心事向人說盡,卻無人理解;我總想打聽你的消息,卻無信使往來。
因此只好拜托錦水?dāng)y帶我的兩行淚,一路慎重東行順利通過滟滪堆。
杜甫所思字詞句解釋(意思):
⑴苦憶:指苦苦的思念。荊州:唐代州名,治所在荊州(今湖北江凌縣)。司馬:指作者友人崔漪。
⑵謫(zhé)官:這里指崔漪由吏部貶荊州司馬的事情。樽(zūn):酒杯。定:表示是料想中的事情。
?、蔷沤杭辞G州?!渡袝び碡暋罚骸斑^九江至于東陵,”注云。“江分為九道,在荊州。”
?、纫恢^:觀名,在荊州。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鎮(zhèn)守江陵的時候所建造的。
?、慑\水:錦江,杜甫創(chuàng)作此詩時的居住地。將:攜帶。
?、述模╭ú)塘:即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西起四川奉節(jié)縣白帝城,東至巫山縣大寧河口。滟滪(yàn yù)堆:在瞿塘峽口,到荊州的必經(jīng)之地,最為險要。
杜甫所思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kǔ yì jīng zhōu zuì sī mǎ , zhé guān zūn zǔ dìng cháng kāi 。
jiǔ jiāng rì luò xǐng hé chù , yī zhù guàn tóu mián jǐ huí 。
kě lián huái bào xiàng rén jìn , yù wèn píng ān wú shǐ lái 。
gù píng jǐn shuǐ jiāng shuāng lèi , hǎo guò qú táng yàn yù duī 。
杜甫所思賞析(鑒賞):
全詩全用虛寫,通過虛擬的情景來展示崔漪在貶謫生活中的落拓不偶,愁苦孤寂,從而表達(dá)了詩人對這位朋友的思念和關(guān)切。
首句點(diǎn)題:“苦憶荊州醉司馬”。既是說“苦憶”,則就決非一般的思念。志同道合、交誼深厚的朋友,總希望能經(jīng)常見面,如果客觀條件不允許,那也希望能經(jīng)常通信以慰離懷;假如山長水遠(yuǎn),天各一方,連通信都不可能,那就只有在心中默默地反復(fù)地思念,即所謂“苦憶”了。作者這時大約正聽到崔漪由吏部貶謫為荊州司馬的消息,所以稱“荊州醉司馬”?!八抉R”而說“醉”,可見這位崔漪平時是極愛喝酒的。第二句,“謫官樽酒定常開”,是對上句內(nèi)容的進(jìn)一步補(bǔ)充?!爸喒佟迸c“荊州司馬”相應(yīng),“樽酒”和“醉”相應(yīng)。 “醉”而因“謫官”,可見他的飲酒是有其難言的苦衷的。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由于社會制度的根本缺陷,許多賢能之士常常是壯志難酬,遭遇坎坷,在這種情況下,借酒澆愁便成了他們排遣懷才不遇的優(yōu)憤和抒發(fā)對現(xiàn)實(shí)不滿的一種方式。“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是借酒澆愁的名句。這種對統(tǒng)治階級表示不滿轉(zhuǎn)而向“醉鄉(xiāng)”中逃避的態(tài)度,雖有一定的進(jìn)步意義,但這種消極的態(tài)度,又顯示了它的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崔漪的所謂“醉”,正是這樣一種情況?!岸ǔi_”當(dāng)然是詩人的想象之詞。不寫自己對友人遭貶謫深表同情,而只寫想象中友人在貶謫后借酒澆愁的情景,這就獲得了意在言外的效果。 “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盡,斯為妙諦”(梁廷楠《曲話》),通過這兩句,可以體會到詩人對友人思念的厚重,而且感到他對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頷聯(lián)緊承第二句,描寫崔漪“樽酒”常開的醉態(tài):“九江日落醒何處,一柱觀頭眠幾回”?!熬沤保耙恢^”,都是切“荊州”,崔漪的所在地?!靶押翁帯保懊邘谆亍?,都是寫其沉醉的狀態(tài),語言都極形象生動,它和作者《飲中八仙歌》寫李白酒后狂放的形象:“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可謂異曲同工。其實(shí),崔漪之所以沉醉于酒,向“醉鄉(xiāng)”中逃遁,正是對統(tǒng)治階級壓抑人才的不滿與反抗,是他心情苦悶和激憤的表現(xiàn)。這兩句筆致灑脫,情態(tài)逼真,宋朝大詞人柳永也許從這里受到啟發(fā),寫出了“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jiān)隆边@樣兩句千古傳誦的名句來。當(dāng)然,柳詞是借凄清寂靜的氣氛,來渲染主人公的孤零之感,和此篇的主旨不盡相同,但卻可借助這種情況,來進(jìn)一步挖掘此篇這兩句詩所蘊(yùn)藏的感情和意境。
“可憐懷抱向人盡,欲何平安無使來。”頸聯(lián)由虛到實(shí),直接點(diǎn)出“苦憶”的因由。關(guān)于前一句,過去有不同的理解。如楊倫認(rèn)為這一句是就崔漪說的,意思是說崔漪以前曾向詩人盡情地傾訴過他的懷抱,他說:“此‘人’字,當(dāng)即指自家(指詩人)?!蓖跛脢]則認(rèn)為這一句是就詩人說的,“因憶之苦,故終逢人便抒懷寄訊,終不得達(dá),故‘可憐’?!蓖跛脢]的理解當(dāng)然是有毛病的,因?yàn)橄戮湟衙髅鼽c(diǎn)出“欲向平安”,如果上句“抒懷寄訊”,下句又“欲問平安”,這樣一來,上下兩句意思就完全相同了。而上下兩句意思重復(fù)乃是唐人律詩的大忌,杜甫當(dāng)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楊倫的說法也不是沒有可議之處。他指出這一句是指崔漪,這是正確的,但說“向人盡”就是“向我盡”,就缺乏有力的根據(jù)了。這兩句實(shí)際是“彼此互言”,上句是說崔漪性格豪放,壯懷大志,雖向人傾訴無遺,但卻無人理解,無人同情,所以說“可憐”;下句說自己雖然十分理解他,關(guān)心他,但山長水闊卻又無信使往來。兩句之中真有無限凄涼,無限同情。全詩至此由豪放而轉(zhuǎn)為凄側(cè),從而為下聯(lián)苦憶淚零、欲借江水以通情思埋下伏筆。